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剑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长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05:44 三秦都市报

  中国古典文学旷世巨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究竟是在北京、南京,还是在长安?这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学术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酷爱红学研究的西安市灞桥区政府办主任李剑君继破解《红楼梦》中10首怀古诗谜之后,近日又撰写论文提出——

  大观园在长安

  《红楼梦》地点之辩惹人关注

  记者登录互联网,键入“红楼梦的地点”这一关键词进行搜索,一下出现了上千条。其中,最惹人关注的是胡适之先生认为《红楼梦》演绎之地在长安城的观点。胡适之说:“甄贾两府是当日曹家的影子,故贾府在长安都中。”

  记者查阅资料,1925年4月24日的《晨报》上就有李玄伯的文章《红楼梦的地点问题》。1925年5月26日又刊发了俞平伯、刘大杰二人有关红楼梦地点之辩的《通信二则》。而到了1942年,该问题又掀高潮,当时北京的《新光杂志》中,圣美撰写了《谈谈红楼梦的地点问题》一文。2004年1月《学术研究》还刊发了论文《红楼故事的时间、地点、作者推论》,仍在争论这些问题。

  李剑君在上世纪30年代有学者对《红楼梦》故事中“大观园”最可能出现的三个地点:南京、北京、长安一一作了分析和甄别的基础上,又找出了一些新证。李说:“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排除在南京和北京。”

  一、不在南京

  1、贾母怨忿贾政痛打宝玉,遂提出要和王夫人、宝玉离京城返回南京(第33回);

  2、黛玉“次早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王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第3回)”;

  3、湘云对宝玉说:“你放心闹罢,先还‘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指甄宝玉)。闹利害了,再打急了,你好逃到南京找那个(甄宝玉)去(第56回)”;

  4、冷子兴演说的荣、宁两府(第2回)是贾家在南京的旧所,黛玉投亲所见荣、宁两府(第3回)乃是贾家在京都的新所。细心的读者注意到,这两处所述宁、荣两府的相对坐向也不一样。

  二、不在北京

  1、全书没有一处提到北京,也没有其他什么有力佐证证明故事地点在北京;

  2、以曹雪芹当时的遭遇、处境和当朝文字狱森威的现实,政治上被打入另册、生活十分窘迫的他深懂“避讳”,写作时当然十分谨慎,断不敢让故事或让人以为故事发生在北京,而妄招杀身之祸。

  李剑君说“这么一分析,结论自明:《红楼梦》和‘大观园’所指之地不在北京,也不在南京,而在长安城。”

  三、“长安说”论证更充分

  但长期以来,为什么“长安说”不能立鼎?原本一桩并不复杂的“公案”缘何不能了结呢?

  李剑君认为:这主要来自以下观点的影响:

  1、曹雪芹先曾生活在南京,后退居北京,隐栖西山写了《红楼梦》,一生从未踏进潼关。

  2、南京、北京有类似大观园的场景建筑,诸如江南园林、故宫、亲王府等,而西安近代不曾有过类似建筑。

  3、曹雪芹以家族的荣辱为背景写成此书,其历史背景为清朝,京都自然是北京。书中又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第22回)一节。《西厢记》杂剧成书于元代,而元代之后,长安不曾作过都城。

  4、一些红学权威认为:《红楼梦》所设地点,即书中长安、京师等,皆指理想的一个大城而言。曹公写大观园是综合南北的芳韵风物,创造出一个极乐园,非指具体的地方。

  对于以上的这些观点,李剑君坦言:这些说证听起来很有道理,他在研读《红楼梦》时也深受这些观点的影响。所以悉遵“宪言”,莫敢“妄念”,难持“舍北京、定长安”的观念。打个比方,似是“平儿与凤姐争家产”——名份不够,底气也不足。但现在细细想来,上述观点主观臆想的成分太多,有力的实证太少,完全有理由可以回驳。

  “作者著书,与去没去过某个地方无甚干系,也未必要在何处写作,就得在作品中写何处。”李剑君讲:拿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来说,作者吴承恩没去过印度,却写了唐僧到天竺国取经之事。要知道,“秀才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之事”。

  李剑君分析,曹雪芹通晓子、史、经、集,尽管未涉足过长安,但对长安古城的地理、历史、必定了如指掌、谙熟于胸。特别我们应注意到,曹雪芹构写《红楼梦》是想以小喻大,阐发他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深刻思想。但乾隆时期正值满清盛世,当朝丝毫没有表现出没落、灭亡的迹象。曹公若立足于此,既看不到、也写不出有《红楼梦》这样有思想性的作品。

  那么,古都长安城呢?长安城经历了13朝古都,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后,封建社会逐步走下坡路。所以,古都长安城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历程。无论从内涵和外延上看,长安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全版”和“缩影”,都有着北京和南京所不可比拟的深刻“穿透力”和代表性。

  “加之,长安的兴衰与作者曹雪芹家族史的兴衰有着几多相似,不免让作者感同身受,似曾相识。曹雪芹选址长安既契合情理,也有作者的特别思想寄托。”李剑君说:“长安最具《红楼梦》地点的首选资格!”

  对于“西安近代没有类似‘大观园’的场景建筑,曹雪芹岂可将‘大观园’意指长安城”的这一疑问,李剑君反驳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剔除“先入为主”(即以近代都城作考虑)的概念。历史上,曾作为13朝都城的长安,其辉煌、雄伟的建筑(包括园林)怕是无处可比,无处可逮。仅就杜牧的《阿房宫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其他的虽已“匿迹”但并未“销声”。就此而言,以西京长安作为演绎《红楼梦》故事的地点,也完全无愧于曹公这部伟大的作品。

  “《红楼梦》的第1回就明确指出,所写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所以关于《红楼梦》故事的时间问题并非特指清代。”李剑君又指出:书中第78回写道:“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竟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可见,书中所叙故事并没有确定年代。况且,书中第15回曾提到“节度使”。该官职从唐初设置,自元以后,就已废弃。清朝从未设置此官职。那么,要以节度使一职确定时间,又该发生在何朝何代?这些矛盾之处,只能说是曹公撰写小说时的一个小小疏漏罢了,不能由此断定《红楼梦》的故事时间背景一定在“清代”。而关于“理想大城”之论,更多是主观臆断。

  《红楼梦》多处写到长安城

  李剑君如此肯定,是因《红楼梦》中多处出现“长安”、“长安县”、“长安都”。

  第1回:贾雨村进京考取功名,途中寄居葫芦庙结识甄士隐。临别时,甄士隐对贾雨村道:“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而非北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

  第6回:刘姥姥对女婿狗儿说:“姑爷……,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

  第15回:馒头庵老尼托王熙凤说情时言:“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善才庵里出家的时候……”之后,凤姐便命人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旺儿。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不过百里之遥,两日工夫,具已妥协。”

  第17回:又有林之孝来回:“外又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年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第56回:甄宝玉在梦中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

  李剑君说:由此,不难看出,曹公对《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地点的笔意所指再清楚不过了。

  李剑君还拿出出自高鹗之手续写的《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佐证:薛蟠打死了人,薛科替他上了一张状子,言:“窃生胞兄薛蟠,本籍南京,寄寓西京,于某年月日备本往南贸易”。

  可见,高鹗对曹雪芹故事中借助的场景地点也了然于胸。文中的“西京”也应指长安城。

  西安应继承“大观园”遗产

  作为区政府办主任,李剑君的忙碌可想而知。即使是这样,李剑君还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延续《红楼梦》的研究.他坦言:搞清“大观园”的地点,首先是为了还原作之本意,其次是为把“大观园”争回西安。

  李剑君说,《红楼梦》不仅是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更是一块“含金量”不菲的经济品牌。在《红楼梦》的故事演绎地克隆“大观园”、“红楼梦苑”等,将会更益于帮助人们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深邃的内涵,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和精湛艺术,包括建筑艺术。让人们既得到精萃文化的共享,又激发对未来的创造,也藉此可以达到中西方文化的充分交流。

  那么,如何复制“大观园”呢?按照李剑君的设想:完全按照曹雪芹的笔打造就可以了。“大观园”的大观楼、缀绵阁、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蘅芜院、藕香榭、蓼风轩、秋爽斋、紫菱洲、荇叶渚、红香圃、暖香坞、梨花院、沁芳桥、石板坊、芍药园、凸碧堂、凹晶馆、月洞门、牡丹亭……无不底蕴丰厚。

  李剑君疾呼:西安应继承“大观园”遗产。

  教授忠告建园不可急功近利

  就李剑君的论文观点, 西安市委党校教授胡觉照认为:证据确凿,可以成立。仅小说中就有六七处的论据。

  就有无必要按照曹雪芹《红楼梦》的描述,在西安重新复原一处“大观园”问题,胡教授援引梁启超“欲兴一国之民,必先兴一国之文学”的话说,在西安搞一个“大观园”,肯定会产生积极的文化效应,但对其究竟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尚需谨慎论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