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文化新风劲吹“产业湘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7:58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编者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一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曾改变着无数人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写着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时至今日,湖湘文化的精髓如何进一步发扬光大,湖湘文化的创新如何与产业湘军的崛起有机结合,这些都成了新时期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解答的课题。昨日,由《新财经》杂志社和岳麓书社共同举办的“创新湖湘文化打造产业湘军”峰会上,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创新湖湘文化与锻造产业湘军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现将部分代表的精彩发言摘要刊录。加强文化与
经济的互动

  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湖湘文化的精华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开放精神、斗争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创业精神八个方面。湖湘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一样,精华与糟粕往往是良莠混杂、瑕瑜互见,长处与短处杂糅并处一体。如湖南人具有立志高远、为理想信念锲而不舍、不怕牺牲的精神,但同时又有虚骄、认准死理不拐弯的性格;湖湘文化既有像魏源和戊戌维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那样力主对外开放、变革图强的思想内涵,也有小农经济保守落后思想和由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四塞之地”而形成的内陆封闭意识等。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构成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可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湖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自觉推动湖湘文化与经济社会的互动。一是要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法规制度、伦理道德等新的文化理念体系;二要科学扬弃湖湘文化,培育、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转变“重仕途、轻工商”的观念;大力弘扬湖湘文化的开放创新精神,克服封闭保守的内陆意识,把“经世致用”的思想凝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使湖湘文化实现“凤凰涅槃”。用百米赛跑创新湖湘文化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克英:

  湖湘文化的独特之处就像百米赛跑一样,虽然参赛选手各有优势,但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领先的关键。湖湘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相比,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但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质,这就是湖湘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所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湘文化依然要发挥这种“百米赛跑”的精神,尤其是在打造产业湘军的现实需要中,湖湘文化应通过不断创新来增强精神内核。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湖湘文化的创新,就是要立足湖南的实际,研究湖南的实情,按照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湖湘文化在新的时代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打造产业湘军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地选择发展重点和主导产业,把科学技术事业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产业湘军领军人物

  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周政坤:

  产业湘军要培育主导企业,形成企业集群,重在培养好领军人物。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领军人物,是振兴湖南经济的根本希望所在。

  省属国有资产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省工商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7户企业中有6户是国有控股企业。这些国有资产和重点骨干企业,是打造“产业湘军”的重要物资基础和主导力量。国有资产出资人和骨干企业负责人应当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传统,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为打造产业湘军,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让“长沙制造”打上湖湘文化烙印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仲池:

  一个城市只有具有自己的精神目标,文化的推动力量才会转化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地域文化的强弱不在于历史的长短,而在于能否快速地开放创新,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湖湘文化创新和发展更加需要在多元中并存,在并存中竞争,在竞争中互补,在互补中创新,在创新中兴旺,在融会贯通中张扬湖湘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城市经济振兴的希望在产业,产业兴旺的内在驱动力是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共生互动,既是长沙经济腾飞的内在要求,也是湖湘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力与经济力一起构成新的生产力。产业湘军要培育自己的品牌,必须让“长沙制造”打上湖湘文化的烙印。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企业的发动机,成功的企业都是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作强力支撑。长沙作为湖湘文化的策源地,发展的每一步都深得湖湘文化的浸润滋养,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长沙,要积极引导、帮助和扶持本土企业发展独具地方色彩和自身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精神、人才观念、人际关系、道德教育、文化环境等方面塑造企业形象。产业大发展要有“蛮劲”

  著名学者唐浩明:

  湖湘文化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忧患意识、死硬作风、定力坚固、崇尚血性。考察近代湖湘文化史,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型近代企业在中国成批兴建的时候,湖南与此机遇擦肩而过,从而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遗憾。

  湖南人在全国人群中最大的特色是“蛮劲”,这种特点在现代产业湘军的兴起中仍可发挥作用,产业振兴还需要这种“蛮劲”。湖南产业要有大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设备等固然要引进,但死硬作风这个基础不能丢。湖南是一个内陆省份,发展产业的先决条件不如其他地方,要改变命运,靠什么?靠的就是超过别人的苦干硬干。湖南人还必须抱成团体去打拼时代需要的大事业,即投身经济建设。成就重量级企业

  湖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河:

  湖南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一是总量不大,在全国排第14位;二是结构不优,产业优势不明显;三是企业不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湖南只有7家,没有达到各省平均数,大型企业平均销售收入比全国少7000万元;四是品牌不响,“中国名牌”产品仅有9个,没有达到各省平均数。

  “广纳百川,为我所用”,是湖湘文化中极具实用价值的思想。湖南应当博采众长,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产业层次,提升企业素质。要以战略的眼光、战略的手段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大公司,培育“重量级”的大型企业,力争到2010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5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25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0个,全省形成100个大型企业集团,使这些企业成为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的核心。由政治文化向经济文化转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

  创新湖湘文化主要应当实现八大转换,以推动湖南经济的思维模式、决策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政治文化向经济文化转换。

  有学者曾指出,“湖湘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以政治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当历史过渡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当代经济文化关注更多的是稳定、是市场、是发展,崇尚政治的文化观念就应该被崇尚经济的文化观念所取代。当然提倡经济文化并非让我们漠视政治,关心政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关键是我们要认清当代政治的独特内涵。对此小平同志一语中的:“发展经济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时代变了,观念也就应当变。

  湖湘文化还应当实现其他七大转换:由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换,由封闭文化向开放文化转换,由计划文化向市场文化转换,由重农文化向重工文化转换,由崇官文化向崇商文化转换,由军事文化向产业文化转换,由游击文化向集团文化转换。

  作者:胡建红 王斌

  (来源:长沙晚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