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阵地攻防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00:04 南风窗 | ||||||||
滩头阵地攻防战
广东要打好反盗版的滩头阵地攻防战。 从1996年开始,作为战斗在反盗版战争前线的队伍—广东省文化稽查总队,对广东混浊不清的音像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当时,一般人认为盗版制品都是在境外生产,再通过走私进入广东。然而,稽查总队收集到与此不同的新线索。 12月的一晚,稽查队A君接到一名神秘男子的来电。操着一口粤东口音,他举报当地有盗版生产窝点。惊人的情报顿时使稽查队员热血沸腾。领导指示:联合公安,迅速行动。公安厅治安处、文化厅稽查队,十多人,两辆车,星夜赶赴现场。 凌晨4点,车队停在一条国道旁。随行的线人害怕,不敢指明地点,只说就在附近。经过侦察,可疑目标是一个海藻加工厂。工厂占地30亩左右,四面高墙矗立。因为无法证实,队员只能秘探工厂。他们看准四面无人,迅速翻墙而入。趁黑来回搜寻了两遍,一时发现不了破绽。 这时,一阵东南风吹来,队员闻到了一种怪怪的酸味。根据对生产流程的熟悉,稽查队员判断这是生产光盘所特有的气味。可疑,找!寻着气味很快锁定一处厂房。厂房两寸厚的铁门紧锁,没有窗户。厂房旁边有一个大池子,泡了满是腥味的海藻。这是伪装!用海藻的腥味来掩盖化学药品的气味,确实狡猾! 绕厂房走了一圈,他们发现仅容一人进出的排气孔。突然,灯火全灭,行动暴露了! 迅速进入!队员们摸黑爬行进入。好家伙!连光盘带生产线,加上生产和技术人员都在里面,一窝端了,只是不见老板。正当队员押着赃物和人犯离开厂房时,远处迎来一短矮胖子。他喝得酩酊大醉,把公安当成了厂里的保安,结果自己撞在了枪口上。回去一审,全招了。他表面上是海藻食物加工厂的老板,其实却在搞盗版。 这就是有名的“12·16大捷”,72小时内一鼓作气端了8条生产线。广东的强力一击,不单狠狠打击了盗版者的力量,更震动了国际社会,震撼了那些等着看中国笑话的人。 屡次交手,广东文化市场的管理者渐渐摸到了盗版音像制品的情况,探到了盗版者的力量来源。 盗版音像制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走私,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为了瞒天过海,走私贩子使出了层出不穷的手法。其中比较特别的叫“漂桶”。它是一个黑色塑料做的巨桶,肚子里面装着几百万张光盘。走私贩子先根据水流方向和速度计算出一条漂流的路线,然后,在月黑风高之夜,把漂桶放入海里。靠着海水携带,神不知鬼不觉地漂入广东境内。当漂桶到了岸边,广东这边同伙早已在那里等着了。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把光碟藏在渔船里、布匹中,又或是集装箱夹层等。 另一个是非法地下生产线。 生产线大部分是国外进口,也有少量出自台湾拼装。它占地只十几平方米,流程完全自动化,工人加上技术员,两三个人足以组成一个地下工场,足以搞得广东音像市场狼烟四起。 针对这些情况,广东政府制定了六字战术:“拧龙头,打源头”。一面加大情报搜集力度,同时,由文化、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部队,从海上和陆路堵截走私,在城市和乡村全面扫荡非法生产线,对盗版展开海陆立体攻势。 广东,这个滩头阵地烽火连天,攻防战进行得如火如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风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