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奇招迭出拉锯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00:04 南风窗

  

  奇招迭出拉锯战

  这天,货车司机B先生接到了雇主的电话,他被告知需要把一车海鲜送到某地,而且卸货方式相当奇怪—把车留在指定地点后自行离开。于是,他按着雇主的要求,把雇主提供的车开到了市郊公路旁,然后锁上车就离开了。他并不知道,他离开后没多久,车就被开走了,开车的是与他一样毫不知情的另一个司机。他也不知道,所谓的“海鲜”,其实是一箱箱伪装过的盗版光盘。他更不知道,那辆车早就被公安和稽查队的人盯上了。专家介绍,盗版光盘往往伪装成鸡蛋、海鲜、文具等,要这样倒手三四次,才会最终送到交易地点。自始至终,老板都藏在幕后,由马仔来与司机们打交道。

  在暴利诱惑之下,盗版势力并没有轻易竖起白旗。为了对抗反盗版方的强势攻击,盗版商家绞尽脑汁,使上了各种手段。盗版与反盗版双方奇招迭出,形成了你来我往的拉锯战。

  盗版商家使出了很多的障眼法。例如,把生产线藏匿于郊外的鸡场之中,不但能避人耳目,鸡食、鸡粪等更能有效地掩盖化学品的气味。又有的在厂房中装抽风机,再用一条长达几百米的隐蔽管道把气体排放到远处的农田去。

  他们利用地形隐匿其踪。山洞,废旧军事设施都可能用作贼窟。连废弃加油站也内有乾坤。加油站的地下储油库内部宽敞,而通往地面的出口又容易隐藏。盗版者把油库稍加整修,存上些鸡蛋、面包,搞起地下工作。

  除了披上新的伪装外,保安系统也进行升级换代。在厂房四周装监视器已属家常便饭。还有更绝的:把生产线藏在山谷中的村子里,整条村与世隔绝,只有一条小路可进出。盗版商家在路口设立一小店,表面卖货,其实是哨所。一有风吹草动或生面孔,店里就立刻通知转移。

  为此,广东各级政府的文化稽查队与公安部门、海关等适时加强了合作。他们既是向导,也是探路兵。有了他们对本地情况的熟悉,反盗版联合部队就可以从容与敌周旋。他们缴获的生产线当中,甚至有些还没来得及拆封。

  在反盗版方铺天盖地的打击下,新一轮的“盗版技术革命”又开始了。与以往稍有不同,这次的“技术革命”带着“ 007”的味道。而改革的目标是物流环节。本章开头提到的B先生的故事就是他们惯用的手法之一。

  有鉴于此,反盗版联合部队采取了反制手段,跟踪、蹲点、放哨等等,有时一条线索要跟踪个半年才能找到其窝点。盗版者也没有坐以待毙,长期的较量让他们学会了反追踪。双方斗争就常常围绕着伪装与反伪装、追踪与反追踪展开。

  战斗形式尽管变化多样,但是谁掌握了情报,谁就掌握了主动。

  一位参与反盗版多年的行家告诉笔者,他们获得情报的方式就是动之以利。凡是举报一条盗版生产线,只要核实无误,政府即刻奖励30万元。不久前,C先生一次举报了7条生产线,几天后便带着210万奖金回到乡下,成了一个做正经生意的小老板。

  看似平平无奇的一招,其实是对症下药,更有一石数鸟的功效。做盗版,就为求财,但钱都到了老板和少数“骨干” 手里,其他人只拿普通工人的工资。30万元奖金就是针对那些没有机会分一杯羹的知情人。其次,举报者既可得高额悬红,又不必透露真实身分,能分化本是团结的盗版集团。从1996年实施至今,高效的情报网屡建奇功。举报者当中不少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盗版势力的新旧交替,也带来了盗版手法的革新。他们把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解拆,录制母盘、批量生产、包装印刷、仓储物流等环节分置各地。有时甚至把一部分工场设在住宅区或者办公楼里面。

  例如在市区的××大厦里就有个工场。谁也没有想到,租用了写字楼顶层的那家公司竟是庞大的母盘制作工场。当公安和稽查队冲入现场时发现,整个工场摆满了电视、电脑以及各种新式设备,在楼顶还有一个能接收多国节目的卫星天线。工场内精通各国语言的人员正在为非法录制的韩剧翻译字幕,一些正在日本热播的连续剧已被制成了母盘,只等分发到各地工厂去量产。由录制节目到碟片上市,效率奇高,今天才在韩国开播的偶像剧,明天就能在盗版市场上买到。

  有的盗版商家为了不引人注目,改用电脑刻录机CD-R来制作碟片。这种俗称“拖头”的做法效率虽低,但隐蔽性更高,更不易发现。有不少盗版商家还特意把影片的字幕做成繁体字,以便造成产地来自港澳的假像。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稽查队能通过辨别光盘的制作工艺等手段来看破真身。

  每次被打退,他们就以更狡猾的手段进行反扑。稽查队的行动保密性高,使不法商人摸不着底,那么他们就在地下联结成网、成党与反盗版一方对峙。一条生产线被破坏了,他们就再建两条、三条来弥补损失。如果钱没有了,他们宁愿向同伙集资、向高利贷借钱也要抢回市场。

  盗版势力屡败屡战,广东政府意识到,要粉碎盗版市场,就需要更有效的战术。于是,在继续“拧龙头”的同时,集中打击盗版市场终端,破坏盗版的销售网络,使盗版制品无处可销。

  规范音像市场、监管零售商店就是其中之一。广东原有约1万家音像制品经营店档,其中有部分小规模的通过贩卖盗版来维持赢利。对此,文化部门一方面抬高准入门槛,压缩总量,把零售店档的数量减少到现在的6000多家,另一方面严格监管其中音像制品的销售。尽管现在盗版制品的质量几能鱼目混珠,但在执法人员眼中还是无所遁形。

  国际油价上涨,生产光盘的原料价格也跟着大幅度攀升。盗版光盘的利润与过去相比少了很多,于是盗版商家就加大产量来维持利益。现今的生产线已由过去的“单头”(一次压制一张光盘),发展到“双头”、“三头”等,日产量也随之提高3倍。在台湾,一条新式生产线的价格也降到了不足1000万元。

  近年,为了避开打击力量,更多的盗版商家把生产点设在邻近广东的地区,以及东南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风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