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人物:武丹一位工会工作者的文化理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09:4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1996年,武丹从福建省三明市文化局长的角色变成了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刚到工会,他就参加了送温暖活动。当他第一次握住一位贫困老职工的手,竟说不清自己强烈感受是冷还是热。 从那一刻起,武丹意识到自己的心与工会以及全市职工联系在一起了。如今8年过去,武丹已是三明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席。这些年来,武丹以自己独特的视
在党组书记、主持工作常务副主席的位置上,武丹开始着力打造工会的团队作风和务实精神的氛围。这个团队不仅包括市总机关,还包括县级工会和基层企业工会。他觉得每个工会干部都是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因此,维护职工权益首先从“维护维护者”开始。 “事在人为”是武丹经常讲的一句话。他认为,关键是你是否真心去办事,只要符合政策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去争取。 市总有5名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一直挂在工会技协办未进入机关,在机构改革中他们属于清理对象。根据中组部和全总文件,原属事业单位的工会技协办可列入职能部门,为这事武丹找到有关部门,几经周折后,问题得到一一解决。 在维护县总和基层工会干部的权益方面,同样体现了武丹事在人为的风格。三明国企有个惯例,工会主席都是党委委员。一家国有企业党委改选时,工会主席未列入党委委员人选。武丹了解到原因是“这位工会主席老为职工说话”。武丹找了企业党委,还找了企业上级部门,通过说服、解释,调整了他们认识上的偏差,最后企业党委“尊重市总的意见”再次举行投票,工会主席当选党委委员。技术巡诊:“让两种企业文化有效对接” 依托三明市深厚的企业文化开展工作,在武丹看来是在树立工会的“文化品牌”,这个品牌的内涵就是敬业奉献和求实创新。 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三明市总这些年创造的“品牌”内在关联,形成一个互相联接的“品牌链”,它们是: 全省综合考证获得第一的职工技术创新工程;获得全国技能竞赛前十名的优秀职工;全省“创争活动”先进和一系列创争先进示范企业;全市“金牌工人”曾应炳和陈国斌,前者是“三钢”工人技师,创造了连续浇涛1924炉的世界记录;后者是“三化”工人技师,中氮行业和尿素吨氨耗两项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 在三明有一个“技术巡诊团”,它实际上寄托了武丹的一个理想,那就是将国有和非公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行一次相互的刺激和碰撞,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技术巡诊”活动被媒体诗意地叫做“技术乌兰木骑”。它的形式是受到文艺团队巡回演出的启发,内容就是盘活国有企业的技术存量,对非公企业技术疑难杂症进行诊治。一方面那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们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一方面那些渴望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非公企业得到了宝贵的技术。 两种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深深感染了武丹,他感受到这是一次机遇,是到了拓展各种体制下企业文化空间的时候了,而工会在此时只有义不容辞,做这种交流和融合的推动者。坚守信念:“寻找实现双赢的契合点” 工会维权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风格、一种信念,也同样是一种文化。因此,武丹有自己的维权理念,就是“两个不动摇”:支持改革不动摇,维护职工权益不动摇。这两个不动摇从武丹口头语言变成了三明市总的一种文化标识和理念,其终极目标是:“寻找永远的双赢。” 在武丹的眼里,维权决不意味着两头受气,只要你说得对,有依据,敢于坚持,往往能赢得劳动者和经营者双方的认同。 一家国有企业改制后,激发了一系列矛盾,市政府派人去做工作,职工不让进门,他们说只有工会的人可以进来。武丹带着8个人进到了这个企业,他们在这里呆了三天,三天之后,关系理顺了,矛盾缓解了,在“改制方案和涉及职工福利方面的改革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这一铁的原则上,企业老板认识到位了,工人的要求提法得到了规范。双方就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一致。 双赢对于武丹来说不仅仅是使双方都赢,同时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找双方契合点,用真诚赢得双方的信任”。 许多人都知道武丹给省长写信的事。在三明,市里转发过工会关于坚持工会主席进董事会的文件。但对于三钢这样的省属企业需要省里下文,因为涉及各方面的关系,这事一直没有解决,加上三钢工会工作一直做得有成效,工会主席进不进董事会就不显得有什么迫切的。但是在武丹看来作为省属龙头企业的工会工作的示范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效果,他于是给省长写了一封信。因为武丹的这封信,改变了这件事的进程,当三钢工会主席进董事会时,有人笑谈,这可是一位最有来头的董事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