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独生子女教育要“以群治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6:19 深圳晚报

  教育专家孙云晓与本报记者对话纵论儿童教育理念

  独生子女教育要“以群治独”

  1993年,孙云晓在《读者文摘》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曾引起一场全国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昨日下午,青少年宫里座无虚
席,第五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首轮开讲,著名教育学家、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来到了喜爱他的深圳孩子们中间,带来了第五届深圳读书月第一场专题演讲《养成读书习惯终生受益》,200余名中小学生聆听了讲座,孙云晓与小朋友们进行了亲切交流。论坛结束后,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孙云晓,从成长经历、教育理念,到身为一个父亲教育女儿的亲身经验,他娓娓道来。

  靠一家一户教育不好独生子女

  记:11年过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中写到的“小皇帝”们如今都长大成人了。回过头来看,您对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是如何评价的?

  孙:11年前我对这一代独生子女是非常担心的,11年后我的心情是喜忧参半。欣喜的是他们身上具备很多现代的优良素质,像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独立性、对新事物的敏感和热情,这些优点比以往几代人都要突出;忧虑的是在责任感包括孝心、与人合作方面,他们的缺陷正在暴露。我觉得不能过多地责备他们,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需要改进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教育方式。

  记:听说您的女儿也是在80年代出生的独生女,作为一位父亲,又是一位教育家,您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孙:(呵呵)我的教育理念在她的身上得到尝试和体现。从她读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让她和一名女大学生到东北生活了近一个月。当时我和她妈妈都出国了,10岁的她在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了一段时间。从小学到大学,所有报考学校的志愿都是她自己填的。(记:她现在在哪里上学?)她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大笑)。为了培养她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采取了“借个孩子去旅行”的策略,在她18岁之前,利用寒暑假时间,带她走遍全国13个省,同时还带了几个和她年龄相近的孩子一块去旅行。中学她念的是日语学校,从初二开始她就参与了“民宿”活动,我们家陆续招待了3批日本学生。高中连续两个假期,她去日本人家里住了一个月,不仅学会怎么合作交流,日语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我的经验是靠一家一户是教育不好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的父母要联合起来,以群治独,“小家变大家”,这样才能消解独生子女教育中的困境。

  走上歧路是因心中无爱

  记: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马加爵事件。您是怎么看待的?

  孙:马加爵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应试教育体制下相当多学生有种强烈的失败感,太多的孩子从小在分数、排名的压力下挣扎长大。马加爵的性格缺陷是深层的自卑,产生了不能抑止的攻击性,从而走上不归路。类似马加爵这样心理问题的学生相当多。有两个女孩特别要好,结伴从边城考到重点中学,她们一个漂亮,一个不漂亮,不漂亮的女孩因为得不到男生的爱,而仇视这个漂亮女孩,为此研究了半年的解剖学,将她的朋友打昏后肢解。为什么她那么残忍又那么从容?我认为是心中没有爱。我发现这些孩子大都父母离异,或缺少关爱。研究发现,生活中的失败者容易攻击社会,在他们心里只有仇恨、愤怒,心灵扭曲。

  教育的核心是

  培养健康人格

  记:应该怎么拯救这些走上歧路的孩子?

  孙:这次我们汇聚在深圳开儿童文学创作会议的目的,就是让儿童文学走进更多孩子的心灵世界。因为文学是情感之学,走上歧路的孩子普遍没有受到文学的熏陶,因为读了书的孩子感情细腻,会产生不忍心理。因此,我认为真正能抑止青少年犯罪的手段,不是来自于知识,而是来自于情感,来自于人格的健康水平。教育的核心观念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不能单纯用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而要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让他们懂得善待自己和别人,懂得用合理的方式解决矛盾。我最担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处在倾斜的状态,许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了。”把孩子培养成学习机器,而不是个健全的人,这是特别可怕的,是很多悲剧的源头,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就是忽略对孩子人格的培养。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

  记: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没有吃过苦,跌倒了特别容易迷失,怎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孙: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因此我主张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也就是抗挫折教育。我教育女儿就是这样,她11岁的时候,一次带一个小弟弟出去玩闯了祸,小弟弟被保安抓住了,她却逃出来。我对她说:“你是主要责任人,马上找保安承认错误。好孩子敢做要敢当!”女儿哭着跑去找小弟弟。我想说的是,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父母不能代替他成长,更不能代替他体验,一定要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过失。这样的孩子才能经得起挫折。因此我说,好孩子是危险的,因为他们脆弱。

  为性教育付出的代价太大

  记:今年初您出了一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直指性教育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孙:性教育是中国最失败的教育,中国孩子为性教育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点令人震惊的事实:有性经历的孩子半数以上是学校公认的好学生,三分之一来自著名学校;他们的性经历始终都瞒着父母和老师;对家庭、学校的性教育百分之百不满意。

  我认为性问题不仅仅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是人格。性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性发育之前开始性教育,女孩平均在12.5岁,男孩平均在13.5岁发育,性教育应包括性方面的知识、生理、心理、道德、法律等综合教育,而非单纯的性知识教育。

  德育这壶水为何烧不开

  记:您搞教育研究这么多年,您的教育观念有没有变化、提升?

  孙:(沉吟)有很多提升,观点越来越具体。以前我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不能重智轻德;第二阶段的观点是,教育的核心具体到培养健康人格,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等;第三阶段又往前迈了一步,培养健康人格要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我已经做了4年的习惯研究,在此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我一直思考的是:德育为什么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认知和做好事,这只是德育的前50度,从好行为到养成好习惯是德育的后50度,更艰巨也更重要。为什么许多德育工作半途而废?我认为是因为形不成习惯,坚持不下去。因此儿童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好的习惯。

  好书改变一生

  记:是什么促使你走上了教育学者这条路?

  孙:1966年的冬天,我满11岁,正是“文革”进行得最疯狂的年代。没有书读,哥哥从学校偷回一书包书:《红楼梦》、《三国演义》、《青春之歌》等。我们俩躲在被子里通宵达旦地看,看了整整一个月,那是对我幼小心灵的巨大冲击和洗礼。就是这一包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文学让我懂得了真善美,没有文学我会变成一只野兽。后来当了红小兵,我也绝不动手打人,从那时候起开始热爱文学和教育。17岁时,我回到家乡青岛,在少年宫当老师,开始了我的教学和儿童文学创作生涯。1978年调来北京,在《中国少年报》当了9年记者,从1987年底开始搞研究到现在。

  像传教士般

  传播教育理念

  记:听说您这些年走了130多个城市,作了上千场报告。您的信念是什么?

  孙:我的信念是改变中国教育。好的教育是健全人格的教育,我为传播这个思想奔走呐喊,到处讲课,以至于太太评价我“像个传教士”。从事教育事业32年,我是快乐的,我也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快乐,听过我报告、看过我的书的人都觉得有收获。

  记: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怎样的关系?

  孙:我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总结为八个字,就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只有儿童文学具有这样的功能,去让孩子们发现人生的真谛,解放他们的手、脚、眼睛和时间。

  记:您认为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什么样的隐患?

  孙:实际上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国策,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到中央发布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的前景越来越乐观。现存还有两大问题需解决,一是国民“重智轻德”的观念问题,二是人才培养的教育机制有待改革,高考只能考知识不考道德素质,如何形成道德素质的评价体系,要找出办法来。

  孙云晓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等职。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先后主持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等课题研究,出版《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等专著20余部。

  作者:本报记者方勤/文冯明/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