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资市场 关注农民增收(下)“清热去火”,路在何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5:4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农资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不仅牵动农民的神经,也吸引了方方面面的目光。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对化肥市场的干预力度,前所未有。随着麦播结束,农资销售第一波高潮已过去。各地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已有所回落。治“虚火”需下“清热”药
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的“虚火”,是全国性的“症状”。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了解到,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六部委就要求采取措施稳定化肥价格。从年初至今,国家和我省对化肥价格已先后采取了三次干预措施。 省发改委价管处柳克科处长介绍说,这些干预措施包括:对化肥出厂价格,可规定最高限价,或实行提价申报制度、调价备案制度,如大型氮肥企业的尿素中准出厂价格为1400元/吨;对化肥批发价格,可规定进销差率;对零售环节,可规定最高限价或批零差率。 在国家发改委4月下发的一份通知中我们看到,企业经营化肥从出厂到零售的综合经营差率,最高不得超过7%。 短短几个月,“道道金牌”直指化肥价格。 一手“压”,一手“保”。为降低化肥企业生产成本,我省对化肥企业切实落实用电、用气、税收返还、运输四大优惠政策。 比如,同样是35-110千伏电压等级,省网直供的一般大工业电价为每千瓦时0.385元,而对合成氨生产厂家的电价为每千瓦时0.308元。 对于化肥企业增值税,我省要求严格执行先征后返50%的优惠。 为打破运输“瓶颈”,降低运输成本,省政府召开办公会要求,在治理公路超限中开辟农资“绿色通道”,对化肥运输车辆不得强行卸载,不得重复罚款。对铁路运输化肥实行优惠运价,在计划、配车和装运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全省供销社建立配送中心,实施连锁经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资商品价格。工商、农业,各部门都出台了相应举措。 这些措施见到了一定成效。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麦播大面积展开后,我省化肥供应总量充足。 但为何最终农户买到手的化肥价格仍然偏高?记者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各地化肥企业为降本增利,对政府价格干预有种种“对策”,比如,搭配销售、厂家自建供销公司直接批发、低价开票高价销售等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省内中型化肥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就曾采取“搭配销售”的办法,用高价的尿素“捆绑”价格较低的复合肥,再统一用尿素的规定出厂价销售。 政策导向与利益导向,就这样在农资市场冲撞、纠缠。农资市场,一个“管”字够不够? 农资涨价,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乃至我省经济发展大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今冬明春还会不会再现农资热涨?如何有效地稳定市场?如何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长效机制?专家和业内人士见仁见智。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管’字够不够?政府是否应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调控?”记者电话采访中原大化集团副总经理刘进修时,他提出这样的疑问。他认为,如果通过发布价格信息、市场预测、制定指导价等方式,更多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更能为各方接受。 省农学会的魏蒙关认为,市场竞争充分了,化肥价格就会自然而然地降下来。同时,还要帮助农民科学配比施用肥料,多积农家肥等有机肥,这样既可弥补化肥的不足,又可使土地施肥结构更合理。 省土肥站专家叶学春则指出,可借鉴粮食市场的一些做法,建立国家化肥储备制度,并尽快形成“淡储旺销”的供需调节机制。以达到平抑化肥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 “说到底,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加强扶持。”省农调队专家曾广伟说,我省已实施的粮食补贴、购买农机补贴等做法,实践证明很有效果,这些做法可否应用于农资领域,直接让利于农民? 做活农资文章,对河南这个粮食大省来说,是个待解的命题。②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