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写)葛基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8:22 东北新闻网

  在祖国北疆漫长的边防线上,驻守着一支光荣的部队——“黑河好八连”。连里有个合肥籍的指导员,名叫葛基明。今年29岁的葛基明是肥西县新仓镇板桥村人,1992年应征入伍。入伍之后,这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在部队勤奋好学,吃苦肯干,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研制成功“微机镜上勤务综合管理系统”,改变了边境管理的传统方法;他编写出20万字的边境报警监控、计算机网络管理等五大系统近20种高新装备的维修教程;他革新发明的边防区段报警装置已定型生产,装备边防部队……他被沈阳军区树为学雷锋成才标兵
、科技练兵标兵,当选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黑龙江省军分区为他记一等功,将他由士官直接提升为现役军官,并送他去著名军校南京政治学院深造。如今,学有所成的葛基明,回到了连队担任副指导员。而且在异乡建立了温馨的小家庭,有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到一个和平年代的边防英雄,葛基明不仅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跨越。葛基明的事迹,经过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在全国和全军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把很多赞誉送给了他,当然,他当之无愧。但透过耀眼的光环,追寻英雄成长的人生轨迹,记录英雄成长背后的故事,对于我们和很多的后来者,不仅是一种激励,也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带着这样的初衷,几天前,记者在肥西县人武部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英雄的家乡,走近了英雄的父母。

  看到他们,我首先想到一幅画--那幅经典的油画《父亲》。白发苍苍、满脸沟壑、温暖而粗糙的大手。典型的中国父亲和母亲。他们一生劳作,播种粮食,孕育儿女,当儿女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立业,父亲和母亲却已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衰老,唯一不变的是对儿女们的舐犊深情听说我们是来采访葛基明的事,老两口含笑将我们迎进了家门,落座、倒茶、散烟,老人遵循着乡村淳朴的待客之道。我环顾这间普通的农村民房,摆设非常简朴,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和奖状。其中一副不大的全家福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指着照片中穿军装的年轻人问:“这就是葛基明吧?”父亲朗声作答:“是啊,这就是我们家小二子”。我让老人挨个介绍一下照片中的人物,老人来了兴致,笑着站起身,话匣子也由此打开。未完请看(安徽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伍杰、记者:甘小志) [编辑: 孙鹏]1

  “能吃苦才能有出息”

  葛基明的父亲葛宜春,61岁,退休前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老葛当了20多年的民办教师,直到葛基明当兵后才转为公职。在一个农村小学,民办教师就意味着清贫和奉献,除了象其他农民一样负担起繁重的农活,还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葛基明小的时候,老葛每月的工资只有20元,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育葛基明三兄弟,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葛家的生活一度非常艰难。但父亲常常对孩子们说:“能吃苦才能有出息,人穷不能志短”。当时,老葛工作的小学离家有10几里远,全靠步行。他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冬天的时候,汗水常常浸湿内衣,风一吹,透着刺骨的寒意。但老葛从来没有半句怨言。老葛说在农村,不吃苦哪行呢?。

  为了让儿子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长大了能“撑门头”,老葛经常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从葛基明8、9岁开始,父亲就带着他在田间地头劳作,割稻、打稻、插秧,锄草……将汗水砸到田里,将稻子收归仓中。农闲时,葛基明就跟着哥哥捕些小鱼、干些杂活挣些小钱贴补家用。

  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农村生活的历练让葛基明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参军之后,他秉承了父亲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把自己锤炼成一名铮铮硬汉。有一次,连里设立哨兵执勤的板房,需要在江中筑建冰墙,葛基明和战友们带着皮手套从江中取冰块当水泥。但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黑河,皮手套的防护作用十分有限。很快就被磨破磨烂,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葛基明干脆扔掉手套,赤手去干,右手中指、大拇指指甲很快就被冻紫变黑,后来干活时不慎碰了一下,冻伤的指甲竟全部脱落。

  他的这种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战友。他们在敬佩之余,笑着称他是钢铁战士。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葛家父子两代的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未完请看(安徽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伍杰、记者:甘小志) [编辑: 孙鹏]

  2

  “选择了当兵,就要坚持下去”

  葛基明从小就很聪明,对扬声器、收音机等小玩意有着一种特别的迷恋。家里屈指可数的几件电器都被他鼓捣坏过。拆了重装,装了再拆,研究里面的构成和线路。对于儿子的这个经常毁坏东西的“爱好”,老葛从来没有大发脾气。身为教师的老葛有自己的教子之道:“他喜欢,就让他自己摸索呗”。

  除了“纵容”,老葛还由此萌发了送小二子当兵的想法。老葛说“小二子从小就喜欢搞一些技术的东西,我就想,送他去部队,一来可以让他认真学一些技术,另外也能磨练一下自己的性格。”

  1992年,当一年一度的征兵开始的时候,老葛就主动和儿子商量起当兵的事,初中毕业呆在家的儿子正好也有当兵的愿望,于是父子两一拍即合。揣着父亲给的80块钱,18岁的儿子第一次出门远行,踏上了戍边保国的从军之路。

  临行时,车站里一片泪雨纷飞,但一向感情内敛的父子两谁也没哭,老葛拍着儿子的肩叮嘱了一句:“在部队好好工作,团结战友,当一个好战士。”儿子点点头,转身上了车。

  送儿子去部队之后,老葛的心就时刻关注着千里之外儿子的服役情况。儿子刚刚到黑河的时候,在家信中提到黑河天气很冷。虽然懂事的儿子并没有抱怨什么,但老葛还是担心儿子会出现畏难情绪,他步行到镇上,给儿子打了个电话,他对儿子说:“不管多大的困难都别怕,选择了当兵,就要坚持下去”。以后每次儿子打电话回家或者回乡探亲,老葛总是鼓励儿子在部队安心服役,完成好领导交给的工作。

  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殷殷教诲。葛基明在部队成绩验证了“知子莫若父”这句老话,也验证了老葛的先见之明。当记者向老葛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老葛呵呵地笑了,“孩子选对了路,我们做父母的也很欣慰。”老葛说。未完请看(安徽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伍杰、记者:甘小志) [编辑: 孙鹏]

  3

  “没有部队,就没有我们家小二子的今天”

  葛基明入伍后,刻苦训练,踏实肯干,不久就因为军事训练课目优秀而被提拔为副班长。但今天的边防,早已不是烽台烟火传消息的岁月,光靠过硬的身体和军事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在家信中,葛基明告诉父母,自己决心努力自学,当一名过硬的现代边防战士。老葛回了信,支持儿子的想法,让他好好学习,不懂就问。

  但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教材,也没有专门的老师,自学成才,对于一个身处边防线的士兵来说,谈何容易?部队领导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意识到这是一个科技练兵的好苗子,主动帮他排忧解难。有些书在黑河买不到,他们就托人给他邮购,有些装置他自己琢磨不明白,他们就四处给他请师傅。

  一年冬天,葛基明萌发了一个想法:想把手摇电话改成耐低温的按铃电话,因为当地气温实在太低,手摇电话经常摇不动。团长李开宇听了他的想法之后,从刚领到的工资中抽出1000元递给他说:“不够再找我”。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葛基明不仅成功地改装了手摇电话,而且成果越来越多。成为了连队技术革新的“工程师”。

  这些事都是老葛从儿子一封封家信中得知的,如今提起来,老葛很有点唏嘘,他一个劲地跟记者说:“多亏部队的关心和培养,要是没有部队,也就没有我们家小二子的今天。”听了老葛的话,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当兵,葛基明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呢?他也许不会象父辈那样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或许会成为一个当地的土技术专家,一个劳动致富能手,一个种植或养殖大户……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象他今天一样,把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价值结合地如此完美。

  葛基明用自己的成就为军营的橄榄绿增辉,而他自己生命的质量也因为军营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在这光芒的背后,我们不能忘记千千万万象老葛一样朴实无华心系国防的父母,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才造就了一个个英雄的儿女,锻造了共和国钢铁的脊梁!(安徽新闻网特约通讯员:伍杰、记者:甘小志) [编辑: 孙鹏]

  4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