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发商为何坐等政策“松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9:43 瞭望东方周刊

  

  开发商为何坐等政策“松动”

  “如果真的退耕了,政策一松动,别人没退的项目可以重新报批上马,那我怎么办”

  10月金秋,广袤的农村一片收获的繁忙。然而,紧盯农地的各方博弈者,在意的却并不是农地上的收成──他们在静静等待着土地审批松动的一刻。

  早在4月28日,国务院召开由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严格土地管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9日下发的紧急通知,落下地根紧缩的闸口。

  如今,历时半年的“暂停审批”到期,农地博弈者们无不跃跃欲试。

  “上边严查,下边观望,土地复耕做模样”,《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赴基层采访,多次从老百姓嘴里听到这样的一句顺口溜。

  “连市里、中央都敢骗”

  不久前,《瞭望东方周刊》在东南沿海某工业园区违规未征先占农田处采访时看到,这里已被撒上了毛豆苗。“那是检查组来后,镇里连夜在地里撒种的。”一位失地农民告诉记者。

  另一位农民说,“这些撂荒地3年前都是上好的水田,亩产水稻千斤以上,农民根本舍不得拿良田种毛豆”,“毛豆一直到秋天都能长苗,镇里村里就种上毛豆来当‘遮荒布’,很容易应付上面检查。我说他们胆子也太大了,连市里、中央都敢骗!”

  某高尔夫球场违规占地数百公顷,国务院土地清理整顿联合调查组勒令其停建,要求必须退耕。但一个多月后,记者现场踏访时看到,所谓“退耕”,只是在球场正门边搭起了一排蔬菜大棚,而不少大棚里面什么也没有种。

  记者看到,球场草地上的水龙头还在喷水浇灌,草皮上一些工人在剪除杂草。“除了暂停施工、不接待会员,与以前没啥区别。”一位球场员工私下说。

  一位基层政府干部说:“等10月份政策一解冻,该报批的地还是要批,该上马的还是要上马。”

  园区撤并:换个名号坐等“解冻”

  在南京市郊的金江公路两侧,《瞭望东方周刊》见到成片的农田依旧在撂荒。在政府公开的信息中,江宁区湖熟工业园一个多月前已被撤销,但这家工业园仍向前往的记者推销园区投资环境如何优惠。

  湖熟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郭某对记者说,工业园“二期不会遇到问题,整顿只是时间概念”。

  郭递给记者的一份湖熟镇工业投资指南写明:工业园区规划4.4平方公里,进区企业“使用土地可采取无偿使用、出让、租赁、以租代售等多种灵活方式;土地出让使用手续办理后,预付30%款项即可开工,余款分期支付”。

  他说,现在取消的只是园区名称,“从大的方面讲,这个园区是取消了,但整个政策、管理实际上还是和原来一样,园区只是政府给的一个名号而已”。

  南京郊区的一位工业园负责人说:“可以说,开发区真正撤并,南京没有几家在操作。”因为“许多项目基础设施已建到一定的规模,有的已经建好,农田灌溉系统早已被破坏,地里钢筋水泥桩矗立,没法复耕。”

  “如果真的退耕了,政策一松动,别人没退的项目可以重新报批上马,那我怎么办?”

  农民不愿意复耕种田

  违规圈地大多没有真正退耕、各地基层等待观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并不希望真正复耕土地,而更愿意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征用土地,及时给足补偿。农民不愿退耕的原因是:

  首先,种田收益比不上打工。南京市雄州镇山西村村民杨义方算了一笔账:他家原有约7亩多田,每亩每年的支出在570元以上,种粮的话,每亩净收益不到400元。他说:“打工平均一年能有6000元进账。”

  其次,一旦复耕,农民担心政府不仅要收回已发放的部分占地补偿,而且以后也不能获得每亩田每年几百元的补贴。一位镇干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尽管征地中利益牺牲最多的是农民,但在农业收益低下的现阶段,征地补偿对农民还是有些诱惑的。”

  再次,土地被政府圈占、推平之后,水利系统、农田基础设施已被破坏,各地农民普遍反映,“不花大价钱修复,根本谈不上复耕”。

  最后,农民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出农村,过城里人生活。上万元的征地补偿对于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的农民来说已不是小数目,使得他们很难顾及长远。此外,一些地方在圈地时还向农民许诺,进驻企业会优先招聘被征地农民。常州市魏村镇春江村村民徐龙兴说:“能进厂上班当然是好事,收入肯定比种地高。”

  政府和企业盯紧“收益”

  地方投资项目是推动本轮投资过热和信贷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地方政府的主要行为都是围绕土地而展开的。可以说,是政府经营土地放大了投资,政府和企业对土地增值的处置加速了经济膨胀。

  记者在苏南某市了解到,企业获得一亩地的成本约9万余元,其中4.6万元是付给国家的出让金,另外4.5万元本应一次性支付给农民。而在惯常操作中,企业只将给政府的钱一次付清;对农民的补偿则与农民约定,按“存本结息”法分10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支付。

  具体做法是:每年给农民1000元“本金”,并加上高出同期银行利率的利息。表面上看农民没有吃亏,但对企业而言,从银行的一次贷款,却可以作为流动资金发挥两倍效用:本来只够买1亩地的钱,这样就可以买2亩了。企业投入土地的成本就被放大了1倍,致使超规模圈地成风

  政府方面,本该一次性付给农民2.5万元/亩劳力安置等费用,实际操作中也用“存本计息”的方式来分期支付。业内人士说,土地出让金以及透支农民利益的“成本积息”法,使得地方政府有钱大搞建设。

  正是在政府和企业两方操作下,土地征用加速了经济膨胀,本该交到农民手里可能进入消费领域的钱结果全都进入了投资领域。而一旦政府经营土地失败,损失惨重的还是农民。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元明的调查报告表明,仅2002年江苏省共计供应土地15938.27公顷,获得土地总收入455.39亿元。

  亟须加快土地改革

  不少专家认为,土地管理的治本之策是切实落实农民对土地的产权,至少也是完整的处置权,辅以体现产业政策指引的土地政策,并动用税收杠杆来调节土地配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军指出,本轮经济过热的根源在中国特殊的土地使用制度。目前中国的土地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在一级市场上,基本上还是靠行政命令来运作。由于地方政府可以依靠行政权力任意征地,所以,土地成为各级政府搞“政绩工程”最有效资源。

  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徐建伟认为,既然国家土地进入了二级市场,集体土地也应该进入市场,而现在的征地是掠夺式的,是对集体利益的剥夺。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事实上这个集体是虚化的,村乡干部很难从集体利益的角度来为农民争利。

  “要让集体成为土地出让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明确农民对土地的真实产权──至少也是完整的处置权。这样,地方政府就不可能再圈地生财。”他说。

  海通证券研究员韩伟华建议,凡与土地有关的一切税收都应划归国税,纳入中央预算,从而掐断地方政府在土地上的利益,减少其利益驱动。“这样,地方政府对搞开发区、大学城、商贸城的冲动就会消失。”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徐寿松、周国洪报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