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士昨在渝怒斥——药品招标黑幕重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2:56 重庆晨报 | ||||||||
本报讯(记者罗小光)“试行了5年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不仅未能让百姓吃上价廉物美的药品,反而让假药、淘汰药招摇过市!”昨日,在我市召开的全国医药卫生体制与药品集中招标专题研究会上,国家卫生部法律顾问、中国卫生法学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负责人及全国各大药业厂家代表,纷纷怒揭药品集中招标黑幕。 医院药价越来越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指出,药品集中招标的初衷,是要降低药价,让利患者,但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去年全国人均药费支出,却比2002年增加4元。 重庆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副会长刘群告诉说,眼下,几块钱一针的低价、高效、毒副作用小的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等抗菌素,几乎绝迹。这是推行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以后,出现的弊端。药品集中采购招标,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各大医院使用的抗菌素,90%以上是40-50多元钱一针。下岗工、老年人,哪里用得起? 为了竞标不择手段 与会代表一致指出,药价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为药品集中招标存在黑幕。刘群说,眼下,中标的药品,并不一定是价低效好的药,药商们为了达到中标目的,不惜用种种非正常手段竟争。 这些不正当手段包括:1、金钱等手段买通招标公司。我市某大型药企,曾向某中介公司一次赠送50万元。结果,该药企药品以高价中标。高价进药后,虚高药价又全部转嫁给患者; 2、医药企业更愿生产所谓的独家产品,包括生产多年不用,毒副作用大的淘汰产品。因为只有新剂型、新产品,才容易中标; 3、买通官员,让他们向招标公司打招呼,点明哪些药品需招,哪些不招; 4、由于医院管理委员会少懂药业知识,某市第四次药品招标中,甚至让假药头孢噻吩钠中标,并流入医院,发到患者手中。 受益者竟是招标公司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说,企业用不正当手段恶性竟争的结果是,用低劣的原料,不讲成本地制作药品,一心只以低价或新产品中标。由此,企业利润大大降低。目前,我国药企的利润空间已由2002年的9%,下降到1%-3%。 国外药企利润率为20%以上,而我国绝大多数知名药业,已拿不出钱用于药品研发。药品研发处于空白的后果是,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与世界制药强国的距离,今后,WTO全部开放后,我国的民族制药业将难以生存。 代表们指出,现在,百姓、医院、药企各方,对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强烈不满。因为它们的利益均受到损害。在药品集中招标中,最大受益者是从事中介的招标公司。 刘群说,招标公司不出分文,从药企手中获取巨大收益。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仅有的几家招标公司,统治了全国上百亿的药品招标业务。一份标书,在网上要卖几十上百元。一家招标公司,招标一次,仅出售标书就要收益百多万元。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以任何方式,为医院确定招标代理。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说,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中出现中介机构,是站不住脚的。本报记者罗小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