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儿童医院五婴儿离奇夭亡 家长想看孩子被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5:1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上海市儿童医院五婴儿离奇夭亡的消息经上海媒体率先报道出来后,立即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昨天,本报记者在上海迅速展开采访。由于11月2日上海各媒体均接到有关部门“一律用通稿”的指令,同时要求凡与此相关的医生护士甚至参加会诊的专家均要三缄其口,不得擅自向外透露,目前在上海追踪此事的只有寥寥几家外地媒体。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找到了3位死亡婴儿的家人。死亡婴儿家人讲述的事发过程与医
院发布的消息大相径庭。事发前一天孩子还很好

  家长们告诉记者,大家能够知道这个事情是因为他们通报给了媒体,同时警方介入也是家长们报的警。

  家长们向记者提供了他们认为的五大疑点:一是死亡婴儿虽然都是早产儿,但都已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住了近一个月的院。事发前一天他们都看望过孩子,孩子还很好,不应该出现这种突兀的灾难。

  二是他们发现事发当晚医院监护室有20多个孩子在接受抢救和治疗,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孩子都面临危险。

  三是他们发现当天参加抢救的医生有不少当时都在家休息,接到院方的指令很突然。

  四是他们质疑孩子死亡的真实时间,并不能信服院方给予家属的死亡时间。

  五是由院方提供给孩子家长的死亡原因各不相同,其中隐情令他们心中生疑。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该市甲级专科医院,汇集了诸多在上海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儿科专家,虽外部硬件设施“稍显平平”,但其医疗设备和医术水平在国内堪称一流。在他们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孩子大多没有使用自己的名字,儿童医院一律用自己起的名字,男孩叫“x弟弟”,女孩叫“x妹妹”,双胞胎则叫“x大弟”和“x小弟”。

  据介绍,该院收治病儿尤其是早产儿一律采用无菌治疗,连尿片都由医院配置。治疗期间孩子家长不允许陪护,医院只提供每天下午3点到4点一个小时的探视时间,探视期间,由值班医生向家长通报孩子治疗进展情况。

  据这些家长称,孩子住院已经一个月了,他们仍然弄不清谁才是自己孩子的主治医生。5个孩子家长知道孩子死讯的时间均相差一个小时。

  出生证显示孩子很健康

  按照时间推算,52岁的邹孝康应该是第一个接到噩耗的孩子亲人。

  对于当天的噩耗,邹孝康的记忆极其清晰以至于精确到了分钟。

  据他回忆:他是10月31日晚上7时15分接到医院的电话,当时他正在单位值班。一个男医生在电话里告诉他:“你抓紧时间到医院来吧,你的孩子不太好。”

  “我抓起衣服就走,下楼、开车用5分钟,一路上我飞快地开,不到15分钟我就赶到了医院……”邹孝康的妻子已经36岁,这是他们俩的第一个孩子。

  “我不能接受孩子‘不太好’的说法,因为30日下午,我还来医院看过她,她好好的,胖嘟嘟的,还在笑。”医生还让邹孝康又续缴了5000元钱。

  据邹孝康讲,女儿是今年9月27日13时59分在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生的,出生当天转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到事发共在该院呆了33天。

  “因为生下来只有1170克,保健院让我们直接转到上海市儿童医院,说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较好,就是钱贵点,一个月恐怕得两万块钱花。”

  “好不容易顺顺利利生下了,我和我爱人都松了一口气,谁还在乎那几个钱呢。”

  拿着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开具的出生医学证明,邹孝康对记者说:“我女儿确实是早产,但她出生后除了体重较轻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毛病。您看,妇幼保健院在孩子健康状况一栏里面清清楚楚写着‘良好’。”

  “早在半个月以前,儿童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就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我的孩子真争气,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吃胖了,马上就该出院了。”

  “我10月30日下午刚刚来看过她,怎么仅仅一天不到她就……”邹孝康说话时几次哽咽,据他说,因为妻子是高龄产妇,从怀孕到生产他们操心得到了提心吊胆的程度。

  当天晚上,邹孝康几乎是冲进了病房,“我看到孩子时,她已经手脚冰凉,全身青紫,看样子是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他身后的妻子当即就昏倒了。

  邹孝康对记者说他很不冷静,他发了疯一样冲着医生喊:“已经死了,还抢救什么?装什么样子,她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是什么病?”

  但是,没有人理他,他说他看到往监护室出出进进的医生和护士非常多,人人神情紧张,个个脸色苍白。

  “你不要在这里吼,里面正在抢救小孩。”一个医生把他推到了一边。

  直到晚上9时50分,医院的主任医师汤定华从监护室出来了。

  “汤医生,我女儿到底是怎么死的?她昨天还好好的。”邹孝康抓着医生的手不松。他说他发现当时汤医生的手在抖。

  “不知道,我是下午4时从家被叫过来抢救的。”

  又过了半个小时,汤医生说:“是感染。”

  他认为医院在说谎。家长想看孩子被拒绝

  当天下午,来自安徽亳州的程孝育对记者说:“不管怎么讲,邹孝康比我幸运。他总算还见过自己的孩子,而我连孩子最后一眼也没能见上,只听了个死讯。”

  说着说着,老实巴交的32岁的程孝育就泣不成声了——原来他的孩子是双胞胎,一个月不到,先后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夭折。

  程孝育家在安徽亳州农村,1998年夫妻俩来上海打工。他给人开车,妻子做家政。

  今年9月21日,程的妻子在上海普陀区长寿路妇幼保健院顺产生下一对男婴,像邹孝康一样,他也是在当天就被要求把两个孩子转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离儿童医院只有几步远的路,程孝育却支付了600元的转院费。

  但是,双胞胎带来的喜悦仅仅持续了6个多小时。6个多小时后,他的喜悦变成了难过——一个孩子在转到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当天就死了。

  “我被要求先缴纳2万元的押金,可我手上只有3000元,那个医生对我说,这俩小孩一个月得要4万块钱,你有钱吗?我看你也拿不出太多的钱,你还不如保一个呢,不然到最后你连一个也保不住。”

  “我想想也是,我怎么能养活他们?”程孝育于是签了字。

  令程孝育痛悔不已的是,到现在他居然连一个孩子也没有了。“像一场噩梦啊”。

  事发当晚8时30分,程孝育接到医院电话,电话里对方的口气很强硬:“你儿子现在很危险,快点过来吧。”“我当时不在意,因为昨天才看过孩子,也因为正在给别人拉车,过了半个小时我又给医院打电话,这时候,医院说我的孩子已经死了。”

  “我当时头都蒙了,感觉天旋地转,这怎么可能?”

  程孝育于是直奔医院,他在医院看到的景象和邹孝康描述的一模一样。他还看到有成箱成箱的矿泉水搬往监护室;他看到川流不息的医生护士匆忙地进出。没有人理会他滚滚而下的泪水。

  接近晚上10时的样子,有一个医生推了推他说:“你是安徽什么地方的人,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问该医生:“我小孩是怎么回事?”

  “死了!你没看现在正在抢救?”

  “怎么会死呢?昨天还好好的,怎么死的?”

  “屏气!”

  “屏气是什么?”

  “不会呼吸!”

  程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一直不停地哭,他想看看孩子被医生拒绝了。

  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赶快回去吧,明天把账结了,赶快料理小孩后事吧。”

  程孝育很感谢邹孝康,他说他神色恍惚地往外走,如果不是邹孝康叫住他,他可能现在正在四处借贷还欠下的医疗费。“医院说,我小孩一个月花了2万多元的医疗费,我算了算,平均每天是600多块钱。我10月30日下午来看孩子时曾经给医院提过钱太多准备出院,医生说,往后每天再给你降下来200元……”

  从程孝育嘴里记者得知:5个离奇夭亡的孩子中属于双胞胎的并不是他一个,家住上海宝安区的家长周金熊也是其中的一个。

  昨日下午,记者辗转找到周金熊时,周家拒绝了采访。

  周妻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她是在上海虹口区妇幼保健院剖腹生下的两个孩子,他们是凌晨2时得知其中一个孩子的死讯的。目前,他们另一个孩子还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医院内部调查仍在进行

  尽管上海方面试图封锁消息统一口径,但一些惊人的消息在昨日下午4时到7时间,还是从最接近新闻源头的地方传了出来。

  一名知情者告诉记者: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剂房的工作人员曾经说,死了5个小孩,事实上并不止这个数字。死亡的原因也并不是向外披露的那种。

  医院门口一个卖快餐的摊主告诉记者,这两天该院的医生和护士都不怎么出来吃饭了。

  但是,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务科对外发布的结论称:“这5名婴儿全部都是出生不足月、体重在1000克至2000克的早产儿。其中有3名婴儿送进医院时就已是高危病人,婴儿体重较轻,大脑发育和呼吸系统发育不全。而另两名婴儿也是早产儿,进医院后已经住院一段时间,经过重症监护室的几次抢救,从死亡边缘线上挽回生命,处于病情恢复期。而前几天,病情也已经有所好转。但由于病情不稳定,后又有病情反复,经过抢救也没有稳定,发生死亡。”

  但昨天上午10时,该意见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遭到邹孝康和程孝育两个死婴家长的三点质疑:“入院时我们孩子的健康状况都是良好的,没有任何高危病人的症状,只是体重较轻,你们医生和护士30日下午还都说很好,为什么突然就病死了,是什么病能发展得这么快?为什么不让家属看病情记录?为什么抢救的时候不通知家长?”

  据了解,家长们的诸多疑问,该院均未作出正面回应。

  邹孝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对上海市儿童医院的责任心颇有微词,他说:“我三次去看孩子都发现孩子屁股底下积有大便,先后三次向值班医生护士提出来,他们都是笑笑而后擦擦。”

  目前,程孝育和邹孝康的两个孩子的尸体已经应要求送往上海长海医院进行尸检。上海市儿童医院对家属的承诺是45天后必出结果。

  昨日记者向长海医院核实,该医院给出的期限是“10天以后”。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两种原因会构成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是某个技术操作环节出现失误,比如打针,或者供氧。二是责任心问题,在应该严谨的当口出现了缺位。“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为的因素。”

  有消息称,上海方面尽管对外一直封锁消息,但内部的调查一直在进行中。  本报记者 何晖/文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