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合作:开花多结果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7:21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新华社上海11月3日电19年合作,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开花不少,结果不多”。会上大家热烈拥护,会后各打算盘,真“动”的不多。长江流域合作的经历凸显区域合作亟待突破体制“瓶颈”与利益短视。 正在此间召开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2次会议上,南京市副市长蒋裕德细说了长江流域合作的“动”与“不动”。他介绍,“抓专题、促联合”是协调会成立以来的
区域合作为何吆喝、表态多,真正破题行动难?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分析说,这主要是受到了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体制、机制问题,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下的不同诉求导致利益冲突。现行的体制是行政经济区管理模式,这与流域经济合作对体制的内在要求是矛盾的。而且,长江流域在管理上涉及部门多、内在矛盾多,解决的难度大。同时,由于长江流域跨度太大,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从上游的攀枝花,到下游的舟山,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落差。经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力不同,利益诉求自然不同,这也增加了区域合作的难度。因此,在有些专题合作上,产生了“两头通,中间堵”的尴尬局面。 眼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日益凸现。随着统一市场的逐步建立,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资源配置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在此背景下,一个城市发展好坏、快慢与其所处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在区域合作中,当务之急除了体制破题外,不同利益主体间更需“风物长宜放眼量”,突破行政区域利益羁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