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中新课改 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0:19 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我省明年秋季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昨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章建跃博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博士,来榕解密明年的高中数学课改。

  1.课改基本模式

  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和系列4组成,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实行学分制

  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学生须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才能毕业。除此之外,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在系列1、系列3、系列4中选择若干模块或专题进行学习;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在系列2、系列3、系列4中选择若干模块或专题进行学习。

  2.数学课这样上

  先讲背景让数学有趣

  “过去教学中,学生学函数就是从‘映射’这个极其抽象的概念开始,‘映射’这个词怎么理解?却难以说得清道得明。”章建跃说,实行新课改后,学函数将会先从典型实例开始学起。

  在过去学数学中,老师往往把一个结论告诉学生,至于这个结论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发展背景如何,学生一概不知。而在新课改中,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教材生动、自然、亲切”。

  诱导学生不断提问题

  加强学生的问题性、启发性思维也将非常受重视。章建跃还形象地比喻说:“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正因如此,当学生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时,也正说明他已经基本理解了这一知识。顾泠沅则认为,对于老师,会提问也将成为他一个教学质量的标准。

  “双基”仍然处在一个不动摇的地位。据说,某知名高科技公司有一次到一所高校招人,招聘方就指出,不要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只要专业是基础数学的毕业生。章建跃认为,重基础是重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基础,这才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新教材啥模样

  新栏目激发美感

  以往数学教科书,除了正文就是练习。新教材会是什么模样?以人教版高一数学为例,除了正文外,还增设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新教材还将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

  增加思想性内容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2000多年前我国一数学专著中所提到的,与今天的新课改理念不谋而合。章建跃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推动而不是抑制,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这也是新教材中所体现的“加强问题性”这一变化。

  章建跃举例说,A药,50人吃35人有效;B药,100人吃70人有效,粗略看来,A药与B药的效力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因为B药在样本量上更多,有效的概率虽然与A药一致,但说明它的稳定性更强。像这样散发着思想性层面的内容也将会在新教材中得以体现。

  4.先行者经验谈

  四省区教师出现不适应状况

  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四个省区今年率先实行高中课改,至今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据了解,四个省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师不适应课改的状况。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指导是最大的问题。过去老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把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启发关注得不够。而在新课改下,要求老师要有这方面的素养。因此,两位专家认为,老师需要提早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不妨多接触一些优秀案例,通过案例的比较,使自己得到成长。

  对于明年升入高中的学生,目前最要紧的是要将自己学数学的方法、心态调整好,尤其是方法,不能单纯地以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题。进入高中课改后,学数学将更强调问题、思想、联系等。

  同时,专家们指出,课改带来的是更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只要学生能真正在新课改的思想引领下学数学,并不会对升学产生影响。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