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鲍卿讲话是美国对台当局推动“台独”的警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1:16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北京的谈话,犹如一枚震撼弹,在岛内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台湾当局的极度恐慌。陈水扁当局紧急采取危机处理机制,加强与美方的联系与沟通协调,以掌握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不是生变。直到美国国务院的说明,重提六大保证,鲍威尔返回华盛顿接受媒体专访,以“和平解决”取代“和平统一”后,陈水扁当局才稍稍松了口气。但
台湾当局的相关官员普遍对鲍威尔为何在访问北京时发表“否定台湾主权、两岸和平统一”的谈话,心存疑惑,搞不清状况。

  实际上,鲍威尔的谈话既不是“口误”,更不是“信口胡说”,而是有备而来。坦白说,是美国对陈水扁当局推动“台独”危害美国利益和耍弄美国引起美国不满而给扁当局的警告和惩罚。

  在美国,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普遍认为陈水扁当局正不断制造台湾与大陆的区别,加速推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和追求台湾走向“独立”的趋势。所以美国反复强调不支持“台独”。布什总统去年12月会见温家宝时强调,美国反对任何旨在片面改变台湾现状的决定,并明确指出反对台湾领导人有可能有意要片面决定去改变现状的任何言论或行动。对选后陈水扁当局的两岸政策方向,美国也相当关注,不断高分贝地提出警告。今年4月,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曾经说过这样的重话:台湾不能把美国的支持,“解读成一张抗拒与中共进行政治互动与对话的‘空白支票’”,台湾采取走向“独立”的单方面行动可能摧毁其“经济和民主成就”,并打破它对未来的希望。对陈水扁的任何重大宣示或讲话,美国都高度关注,严格把关。陈水扁的5?20演说和“双十讲话”,美国都事先掌握。这说明美国对陈水扁当局推动“台独”的警觉。但陈水扁当局似乎并没有把美国的警告当回事。近期台湾当局仍加紧推动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动。在“国号”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推动“去中国化”变本加厉。游锡堃不但挑动“中国与美国对干”,而且公然叫嚣两岸间要维持“恐怖平衡”。老牌“台独”分子辜宽敏在美国两大报刊上刊登广告,吁美重新评估已不合适宜的一个中国政策等,都引起美国的不满。

  陈水扁本来就让美国不太放心,美国也对其缺乏信任,所以选后美国在台海政策上的表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不断重复一个中国政策和不支持“台独”。陈水扁当局不但不认真看待,还跟美国耍花招,玩心眼,这更惹恼了美国。在“双十演说”中,陈水扁耍小动作,加进了给美国“审阅”过的演讲稿中所没有的一段内容,宣称“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引起了大陆的强烈不满,指责其是“恶劣的台独宣示”。这不仅把美国搞的很被动,美国也有被耍弄的感觉。美国本以为“双十讲话”是个契机,两岸关系会出现缓和,对布什连任也是个加分,结果到头来一场空,美国哪能咽下这口气。

  陈水扁当局自以为台湾是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美国又有《与台湾关系法》,布什还亲口说过,将“尽一切可能协防台湾”。因此认为“台独”具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美国台海政策的核心价值是台湾不能“独”,大陆不能武,“和平解决”以维护美国的最大国家利益。“台独”一方面会危及台海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台独”有可能把美国拉下水,使美国被拖入与中国大陆对抗与冲突的危险境地。所以一定程度的“台独”,保持两岸的“和而不统”,是美国所乐见的。而如果“台独”像脱僵的野马,失去控制,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鲍威尔的谈话,并不是说明美国乐见或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美国的台海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的“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也没有改变。美国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表达了对陈水扁当局枉顾美国的利益而推动“台独”的警告和不满。美国希望在两岸问题上,发挥主导性和影响力,使两岸问题能够沿着有利于美国的轨道发展。如果陈水扁当局仍然未从中得到警讯,那台湾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 孙云来源: 人民网 【编辑:朱鸿瑜】相关报道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