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充当主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5:0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南博会”满耳华语,声气相通市场相连商机无限 本报南宁今晨专电 特派记者汪令来报道:昨天开幕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有11个国家的企业代表参与,但无论商品展览或投资推介,私下交流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还是华语———普通话或广东话。对此,商务部人士昨天也用数字解释说,中国与东盟贸易,华商主导了近八成;而从东盟来中国的海外投资,华人华侨同样占有七成以上。
在印尼开了一家塑料企业的陈先生,是祖籍福建的第二代华侨。前几年,他在中国开了一家加工厂,生产的小配件主要用于出口,去年还在广交会拿到一个摊位。不过,随着中国入世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建设,他决定明年直接在内地销售,“关税少了,相信产品更有竞争力”。 像陈先生这样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每一点变化都了然于胸的华侨不少。印尼华人在东南亚最多,都喜欢自己做老板,不少人正是与中国企业做生意而发展起来的。 马来西亚某制药厂老板林先生,祖父从广东大埔移民,白手兴家办起一家中药材加工厂,传到林先生手中,恰逢中国改革开放,于是放弃加工,直接从中国进口中药材和成药。如今生意越做越大,还准备将东南亚的胡椒、咖喱粉等出口到中国。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华商在经贸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商务部市场司一位负责人昨天透露,这种重要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贸易,二是投资。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由华人华侨主导完成的大约占了近八成;而东盟在中国的投资,华人华侨也占了70%以上。这些都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在地缘和人缘上的传统优势。 印尼中华总商会主席陈大江认为,中国正在鼓励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东南亚就是一个重要市场,“无论是投资或贸易,最便利的方法就是在当地找一个好合作伙伴,而文化、语言都相通的华侨不就是最好选择?”(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