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另有深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5:53 时代人物周报 | ||||||||
文剑 青岛市市长、建设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走过了一条从地方到中央,再从中央到地方的线路。但是,俞正声 不仅仅是地方大员,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十六大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包括委员24人,候补委员1人。他们大部分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任湖北省委书记中(李先念、王任重、张体学、曾思玉、陈丕显、关广富、贾志杰、 蒋祝平),虽然有后来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的(如李先念),但在湖北任上就进入最高决策机构的,俞正声是第一个。湖北省 委书记和政治局委员双重身份集于一身,透露出湖北在全国的战略意义。 自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老工业基地之一,这两项课题都是十六大产生的这届领导 集体最关心的。近年,湖北出了为民请愿的李昌平,也出了锐意改革的宋亚平,监利、张君等这些来自荆楚大地的关键词也被 全国人所熟悉。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版图上,东南沿海已经率先富裕,西部以及东北的攻坚战已经开始,而中部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湖北,恰在中部的重心之上。湖北发展在新时期的象征意义已经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但有不同的摸法,如果说一县一区的改革需要的是大刀阔斧的勇气,那么作为省一级的 最高领导,他所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应该是更审慎,需要结合各种复杂的因素综合考虑。俞正声虽然为略显激进的咸安改革撑 了腰,但他在推广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强调得更多的却是"要慎重",这体现的是一个政治家的风范。 已经有其他省份到湖北取经,借鉴湖北试图破解"黄宗羲定律"的方法。中国的经验表明,改革措施先试点后推广是 行之有效的,一方面可以将不利后果和负面因素降低到最小,另一方面可以将成功经验规范化为适用大规模推广的一整套机制 。俞正声肩负的正是这样的任务。俞正声能否如同当年万里在安徽所做的那样,探索出一条新路? 中央委任一名政治局委员级的官员来操持这项改革,体现出的不仅是对湖北的重视,更是对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视 ,其中的政治含义亦不可小觑。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