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德等国呼吁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专题 > 正文

欧盟可能就解除中国武器禁运问题与美国妥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7:21 国际先驱导报

  欧盟尽管有借助中国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的一面,但是,在演变中国、防范中国方面,欧盟与美国也有共同利益。因此,在对华军售解禁方面与美国达成某种妥协,可能性颇大。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华盛顿一份专以报道内幕消息而知名的刊物“尼尔森报道”最近指出,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最早可望于12月8日中国和欧盟会谈时解除,最迟大概也不会超过明年年中。应该看到,恢复对华军售,是欧盟确认中国为其六大战略伙伴的逻辑结果,
是欧盟对中国大国地位的承认。

  欧盟的需要

  欧盟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欧盟的扩大、欧盟宪法的签署都表明,欧盟已经不再是美国惟命是从的小弟弟。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多极世界格局等问题上,与中国有许多共同语言,需要与中国合作。希拉克总统10月7日在访华前接待新华社记者时表示:“法中伙伴关系首先建立在对世界的共同认识上,即建设一个尊重国际准则、互相支持的多极化世界。”正是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他重申法国坚决主张尽早解除对华禁运。法国国防部长去年在中国就说得很明白:法中军事合作关系应该得到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会局限于“漂亮的言辞”,而将落实到具体内容上。可以认为,法国国防部长的态度既代表了法国政府的立场,也表达了欧盟主要武器出口国的想法。

  最近10年,美国的军火出口累计约2000亿美元,但是,欧盟的军火出口非常少,例如,2001年法国军火出口仅4亿美元,德、英、意等军工大国几乎没有军火出口。对于美国阻止欧盟对华军售的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的做法,欧盟非常不满。恢复对华军售,是欧盟经济利益的需要。

  要给美国面子

  尽管欧盟恢复对华军售已是大势所趋,但是,有两个问题我们不能不看到。

  一是,美国不断对欧盟施加压力,要求欧盟维持对华武器禁运,如果欧盟不从,美国将中断与欧盟的武器技术合作,如研制先进的F-35战机的合作。在美国的压力下,捷克政府已不得不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的“维拉”雷达系统。

  二是,欧盟有可能与美国达成一种妥协。从法、德、英的表态和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益强大并追求奉行独立外交政策的欧盟不会完全买美国的账。但是,欧盟作为美国的盟友,也要给美国一点面子。

  二战以后,欧洲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摩擦。“冻鸡战”“小麦战”“钢铁战”层出不穷,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还有更厉害的地震式的矛盾,例如,法国在1964年违背美国的意愿毅然宣布与中国建交、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是,这样的政治大地震都没有造成美欧的决裂。这表明,大西洋联盟(美欧联盟)是成熟的、牢固的。美欧之间的政治纽带,是由双方密切的经济联系、共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制度为保障的。

  多极化不排斥美国

  尽管欧盟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满并有所抵制,但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欧盟与美国又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欧盟没有取代美国的意图,欧盟只想通过欧洲一体化争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极”的地位。欧盟所积极推动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进程并不排斥美国,欧盟的目标是有限的、克制的、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欧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帮助美国、有利于美国的。

  希拉克总统在今年访华前夕对新华社记者谈到与美国的关系时强调:法国推崇文化多样性,坚持多边主义。他说:“ 所谓盟友和朋友,并不意味着事事苟同,而是要各抒己见。对方如采取危险战略,还要提出警告。伊拉克危机期间,我对美国朋友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盟友关系的关键在于,有了分歧还能平心静气地讨论。”既然是“盟友和朋友”,法国和欧盟就不会与美国闹翻。

  演变、防范中国是共同需要

  欧盟尽管有借助中国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的一面,但是,在演变中国、防范中国方面,欧盟与美国也有共同的需要-- 尽管欧盟在做法上没有美国那么强硬、那么霸道。因此,在对华军售解禁方面与美国达成某种妥协,不但是可能的,也是符合欧盟的利益的。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欧盟内部有一些意见主张把恢复对华武器出口与台湾问题、人权问题挂钩,并且主张利用《欧盟出口武器行为规范》来限制对华武器出售的数量、质量和使用。例如捷克的左翼议员马斯塔尔卡建议,欧盟应该“放松”对华军售禁令。也就是说,不是百分之百的解禁,而是解禁的同时对出口武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因此,欧盟的不少政治家和舆论都认为,恢复对华武器出口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有鉴于此,我们不能对从欧盟进口先进的武器技术抱过多的希望。

  由此,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的军事实力地位,是靠别人承认并“帮助”我们实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卧薪尝胆、通过艰苦的努力像我们研制“两弹一星”那样来争得?答案显然是后者。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相关专题:法、德等国呼吁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