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让流动人口“融入”所在城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21:5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崔清新)目前,江苏省无锡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地的流动人口有了新的称谓:“新无锡人”、“新石家庄人”,从而取代了他们长期被冠以“外地人”的称呼。 在中国,一般将流动人口理解为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已居住一定时间的人口。相应地,流动儿童就是流动人口中18周岁以下的人口。
2004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达到1.4亿,超过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有2000万左右。 让人担心的是,在2002-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办公室、中国儿童中心开展的“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水平、教育问题明显低于所在城市,同时7%的流动儿童抱怨城里人看不起他们。 调查还发现,流动儿童家长的整体素质偏低,他们缺乏保健意识,卫生习惯差、法制观念薄弱,甚至不懂交通规则。 对此,中国政府对流动人口、流动儿童与妇女的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3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视察了接受流动儿童少年为主的北京玉泉小学,并题词“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关心。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在4日召开的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全国人大正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已提出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保障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等建议。 “对流动人口的关注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对流动人口要有人文关怀,使他们感到第二故乡的温暖。”石家庄市副市长王刚说。 无锡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写了《新无锡人生活指南》一书,收集教育、卫生、计生、公安、文化、交通、法律等多方面的信息,发放给流动儿童及家长,为他们在无锡生活提供方便。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黎明介绍,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与两年前相比,我感到社区和学校对流动家庭和儿童问题所给予的关心更多了。”69.3%的人在2004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的一次调查中这样回答。 “我希望中国政府及社会各个方面能将这些好的经验在全中国推广,为流动人口和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贡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伍德琛博士说。 同时,伍德琛指出,全社会还需要关注那些未随父母到外地而留守在家乡的儿童的成长状况,目前还没有确切数字显示中国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但他们在安全、教育、身体、心理发育以及情感关爱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