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00:13 荆楚网-湖北日报
  灿烂绚丽博大深邃——独具风采的荆楚文化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壮观的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

  远古的“郧阳人”、“长阳人”,照耀着古人类的薪火;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点击了华夏文明的起源。湖北,乃楚文化之乡、三国文化之乡,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灿烂绚丽、博大深邃、兼容创新,独具风采的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楚文化集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精华,楚人爱国怀民的政治理念,“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诙诡谲怪的美术,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作。

  三国文化是湖北人文历史的亮点。古隆中、赤壁、荆州江陵、襄阳古城、夷陵、当阳关陵、玉泉寺等著名文化景区,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辛亥首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反映了荆楚文化所蕴含的“敢为天下先”之冲天豪情和惊世骇俗的创新精神。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成为当时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清末名臣张之洞在此修铁路、开矿山、建工厂、练新兵、兴学校、办实业,为湖北的近现代革命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

  湖北地处中国腹地,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文明交汇于此,东西南北中文化形态五方杂处,各类文化在这里兼收并蓄、交流借鉴,充分表现了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融合性优势。

  荆楚文化资源的绚丽丰富。以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构成了荆楚文化的多种系列。湖北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录山古矿冶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120多万件,一级文物超过1万件,位居各省市区前列;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郭店楚简、云梦秦简等享誉海内外。

  湖北的文化艺术人才群星灿烂,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等名家辈出,从古代的屈原、陆羽、毕昇、孟浩然、李时珍、张居正,到近现代的谭鑫培、熊十力、王亚南、李四光、闻一多、曹禺等以及当代众多文化人才,灿若星河、光耀华夏。

  自古以来,湖北的学术论著、戏剧、诗歌、小说、影视剧、音乐、美术、杂技、曲艺、文艺评论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层出不穷,影响深远。

  湖北是科教大省,院士和资深学者众多,大学数量众多,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数量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湖北文化,表现的精神内涵仍是时代前进的动力。“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楚先民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精神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顽强毅力著称于世。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楚国在强国如林的夹缝中谋生存、求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

  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由于楚国地处中国腹地,在先秦的诸民族中,楚人的民族偏见最少,主张民族融合,强调兼收并蓄、融汇南北、海纳百川,能够融合其他民族、国家包括来自南洋、西方的文化。湖北文化多元多姿,豁达开放,融合性强,长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凤文化与龙文化相互补充,使湖北文化兼有南北神韵。“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湖北人聪明、灵活,自古崇尚创造。早在上古时期,湖北人就创造了可与希腊文化媲美的灿烂文化。楚人首创县制、改革赋税制度、军事制度,尤其是早于商鞅变法的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壮的革新运动。一代名相张居正厉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追新逐奇、不断开拓、崇尚自然、放任天性,力求“一鸣惊人”,是楚文化的显著特征。

  深厚执着的爱国精神。矢志不渝、深厚执着的爱国精神如一条红线贯穿湖北文化发展的始终。从忧国怀民、“上下求索”的屈原,卞和献玉、毛遂自荐、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到燃烧的红烛现代爱国诗人闻一多、中原突围将士,都体现了湖北人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悠久爱国传统和深厚爱国情怀。

  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一部湖北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水之间调整、磨合的历史。在长期与水患作斗争的过程中,湖北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特质。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抗御洪水斗争的胜利。特别是1998年,当严重的洪水来临时,湖北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挥下,以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并最终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充满创新活力的当代文化

  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湖北文学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全面繁荣的景象。

  文学方面,姚雪垠的历史巨著《李自成》,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碧野的长篇小说《丹凤朝阳》和散文名篇《天山景物记》,李尔重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李晓明的《平原枪声》,鄢国培的《长江三部曲》,曾卓的散文、诗歌以及以杨书案、刘富道、熊召政、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创作群体,标志着当代文学取得的非凡成就。这几代人都各以自己富有特色的创造,不仅为湖北文学更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辉煌。

  湖北因其剧种、剧人、剧作众多而被称为“戏剧大省”。陈伯华、吴天保、杨小楼、李罗克、刘继鸣、沈云陔、关啸彬、李雅樵、钟惠然、熊剑啸、高盛麟、关正明、龚啸岚、许伯然、黄振、梅少山等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和教育家,在新中国戏剧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代表作《宇宙锋》、《二度梅》、《柜中缘》、《双教子》、《葛麻》等已成为传统保留节目。改革开放以来创作演出的优秀剧目《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狱卒平冤》、《虎将军》、《家庭公案》、《同船过渡》等都在全国产生极大反响并获得大奖。余笑予、沈虹光、肖慧芳、杨至芳、李春芳、朱世慧、张巧珍、程彩萍、胡和颜、胡新中、杨俊、彭青莲、张惠芳等戏剧艺术家也在全国戏剧界具有一定影响。

  具有巴楚文化特色和湖北特点的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电影、电视、广播剧、民间文艺以及摄影、书法都曾在全国产生过较大影响。《洪湖赤卫队》作为一部“红色经典”,动听的歌声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回响,《编钟乐舞》蜚声海内外,《土里巴人》、《九歌》、《钟鸣楚天》等歌舞类剧目在全国都获得很高的评价。交响曲《三峡素描》、《长江画页》、《纹饰》等,歌曲《三峡,我的家乡》、《山路十八弯》、《纤夫的爱》等,电影《世纪之梦》,电视剧《诸葛亮》、《儒商》、《车间主任》、《西部警察》、《徐海东大将》、《中原突围》等,纪录片《新四军》、《舟舟的世界》、《中国杂技》、《三峡梦正圆》等,广播剧《披肩》、《青山作证》等,杂技《顶碗》、《排椅造型》、《古圈技》、《雪映红梅·转碟》等,均在全国或国际艺术评奖中获得大奖。夏菊花、张敬安、欧阳谦叔、吴雁泽、王玉珍、谢芳、王义平、黄海怀、钟信明、王原平、李祝华、刘凤、杨凤仙、李少霆、夏雨田、何祚欢、巴特尔、孙光明、胡大楚、钱五一等,以他们各自富有特色的艺术创造或表演,赢得了荆楚人民的喜爱,在全国各艺术门类中占有一席之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湖北有刘德培、罗成双两位入选。我省民间文化三大村:伍家沟故事村、青林寺谜语村、吕家河民歌村,在全国民间文艺界也颇富盛名。

  美术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唐一禾、王霞宙、张振铎、杨立光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美术家,为湖北地区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以阮璞、汤文选、鲁慕迅、周韶华、冯今松、唐小禾、尚扬、陈立言等为代表的中老年美术家则以他们几十年不懈努力勤奋创作,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如周韶华的中国水墨画《大河寻源》、《世纪风》;唐小禾、程犁的《楚乐》、《火凤凰》,都赢得国内外美术界的关注。

  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

  我省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现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报刊期刊、文化娱乐为重点的产业群体。

  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200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78亿元;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视局系统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就多达30余万人,销售收入达81亿元。

  文化产业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现已初步形成国家、集体、民营、外资兴办文化产业的新格局。例如,武汉市财政投资6.6亿元,兴建武汉市月湖文化艺术中心;百步亭集团斥资数亿元进军文化产业,并已与湖北电视经济频道合作拍摄了古装电视剧《武当》;湖北万象文化传播公司计划投资7000万元,兴建“中国作家艺术家度假中心”;武汉市和平科技集团投资新建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企业———武汉市和平大舞台;省电影公司引进香港资金兴建了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和亚贸电影城。

  文化产业开始呈现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的态势。《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业及《知音》、《今古传奇》等期刊相继成立了报业、期刊集团,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增强了自身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现有6报7刊1网站,报刊期发行量280万份,年销售收入6亿多元,总资产10亿元。

  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1985年创刊的《知音》现月发行量达450万册,跃居世界综合性期刊发行量的第6位;《今古传奇》创刊20多年来,坚持“通俗而不庸俗、传奇而不离奇”的办刊方针,实现了两个效益的双赢,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期刊一百强”;《楚天都市报》进入全国同类报纸十强行列;《特别关注》作为杂志林中的后起之秀,其发展速度令人侧目。文化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文化设施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阵地和载体,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文化设施建设日益重视。

  早在“七五”期间就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达65415平方米的湖北彩电中心;“八五”初期建成了曾有“亚洲桅杆”和“中华第一塔”之称的龟山电视塔;“九五”期间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最大、成果最丰的时期:地处武汉雄楚大道的湖北出版文化城是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出版文化产业设施。全省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达251个,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8亿多元。近几年来,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各部门的文化设施建设,屡创佳绩,盛况空前。投资与建设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九五”期间,全省文化部门投资比“八五”期间净增4.698亿元,增长近140%。利用外资取得历史性突破。武汉市从新加坡引进资金3.15亿元,对老民众乐园进行了更新改造,使之旧貌换新颜。

  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大加速了文化建设的进度。“九五”期间,省政府投资近亿元,新建了湖北剧院,该院已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重点剧院,成为“中国百强剧院”五家常务理事之一;武汉市财政投入1.5亿元新建了武汉图书馆,面积达3.29万平方米。在省直和武汉市的带动下,全省各地通过多渠道筹资,新建了一批大、中型文化设施。我省现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规范配套、功能齐全、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文化设施建设体系的新格局。

  去年全省文化文物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6.2亿元。“十五”期间国家投资的23个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其中已经完工的项目有10个,在建项目13个。省、市、县一大批文化设施得到新建、扩建或维修。投资2.35亿元的省博物馆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2亿元的省艺术馆已开工兴建,省文史资料馆主体工程完工。由武汉市投资6亿元兴建的武汉艺术中心完成前期准备。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全省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机构数为1300多个,从业人员5500余人。全年举办各种展览2308个,比上年增长了20%;组织文艺活动7256次;举办各种培训班4257次。文化馆、站在面向基层和农村,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恩施市三岔乡和广水市等3个单位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至此,我省“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已达14个。

  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共送戏下乡9641场;送电影下乡13万场。在农村“2131”工程的推动下,全省农村电影队已恢复到1720多个,全年国家、省市县投入资金77.4万元购买16毫米影片207部,发放放映设备69台、拷贝215部。电影发行放映,银兴、天河两条院线进一步壮大,一批系统外、行业外的社会资金进入电影放映行业,增强了电影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全年院线电影票房收入达到4375万元。亮丽的文化“名片”

  随着我省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积极主动,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我省出国访演、接待国(境)外来鄂演出的团组和演员数量逐年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至2003年,我省对外文化交流共出访了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埃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访4986人次;接待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瑞士、奥地利近30个国家和地区来鄂交流人员逾万人次。10多年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我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一馆二院一团”为重点,向世界展示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楚文化。“一馆”即湖北省博物馆,展出了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等400多件,从各方面展示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果,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对外宣传的文化窗口和基地。以编钟为主体的湖北文物展曾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展览,外国观众对这些珍贵的文物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院”即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和湖北省京剧院,充分利用国内外较高的知名度及其节目优势和人才优势,努力寻找国(境)外演出途径,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及商业性演出。2003年10月,我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省歌剧舞剧院大型歌舞剧《钟鸣楚天》赴法国、西班牙访问演出,今年再赴西班牙,演出引起极大轰动,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受到两国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省京剧院近年来出访了奥地利、日本等国,他们根据当地观众的欣赏口味精心编排剧目,受到了热烈欢迎。“一团”即武汉市杂技团。充分发挥杂技无需语言翻译的表演优势,访演了日本、韩国等国家,通过走出去进行商业性演出,扩大了影响,增加了收益,锻炼了演员,大大提高了杂技团的艺术水准及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专业剧团新气象

  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全省98个专业剧团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去年,全省专业剧团新创作排练上演剧节目289个,其中创作首演的剧节目160个,全年演出1.5万场,观众人次超过1.7亿。全年演出收入2亿元。

  武汉市儿童剧院全年演出439场。该团创作的儿童剧《春雨沙沙》入围国家首批舞台精品艺术工程初选剧目,自公演以来,演出场次达1000多场。监利县荆州花鼓剧团全年演出352场,主要面向基层和农村,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省歌剧舞剧院新创作的大型乐舞《钟鸣楚天》公演成功,10月,赴西班牙、法国参加中西建交30周年庆典演出及中法文化年“手拉手”活动,获得巨大成功。黄梅戏《和氏璧》以全国100台剧目排第二名的好成绩入选中国第八届戏剧节。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正式启动,继话剧《母亲》等5个剧目入选全省首批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备选剧目后,又有汉剧《猎猎楚魂》等5台剧目入选2003年全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备选剧目。

  2003年先后引进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等国外著名文艺团体来湖北省演出。当年全省共有31个剧团401人次到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共接待来自法国、奥地利等24个国家和地区1341人次来鄂进行文化交流。“民办”文化竞放

  截至目前,我省“民办”文化产业机构已达七千余个,占全省文化产业机构的70%。多样的“民办”文化正逐渐打破长期以来的“官办”文化单一格局。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我省压缩了一批效益差的“国有”文化机构,积极促进企业、社会和民间艺人办团,企业办的武汉邮政艺术团和武汉电信艺术团在全国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襄樊、宜昌等地农村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文化个体户,各地城镇的文化机构和文化经纪人应运而生,成为荆楚大地的一朵朵文化奇葩。

  据介绍,我省的戏剧表演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江汉平原的荆州花鼓戏、鄂西北的豫剧曲剧、鄂西南的民族歌舞、鄂东北的楚剧和鄂东南的黄梅戏为主的发展格局。此外,电影市场通过合资、引资等方式建立一批影院,香港鑫乐、亚洲环艺等一批外资相继进入。

  据悉,政府对文化单位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正被打破,但为公众提供无偿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机构,政府将予以扶持并保障其正常营运;演出公司、剧场、影院、音像店、歌舞娱乐厅等文化经营单位将以“民办”为主,力争完全实现产业方式经营。我省历届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作品

  戏剧:音乐诗剧《洪湖的女儿》、楚剧《养命的儿子》、歌舞诗乐《楚韵》、舞蹈剧《土里巴人》、话剧《同船过渡》、曲剧《刘秀还乡》、豫剧《丑嫂》、话剧《春夏秋冬》、楚剧《中原突围》、花鼓戏《闹龙舟》、乐舞《钟鸣楚天》

  图书:《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你是一座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实证研究与政策选择》、《众志成城—’98长江抗洪图》、《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远去的驿站》

  电视剧(片):《儒商》、《家在三峡》、《总督张之洞》、《徐海东大将》、《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原突围》、《活出样儿来》、《新四军》

  理论文章:《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释疑》、《邓小平东西部共富构想与长江开发战略》、《着力建设农民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工程》、《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大型水电企业国有制实现形式的成功探索》、《面向新的伟大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歌曲:《雀尕飞》、《三峡,我的家乡》、《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山路十八弯》、《我从三峡来》、《家和万事兴》

  广播剧:《三峡移民第一村》、《披肩》、《满目青山》、《无价的承诺》、《中华鲟历险记》、《青山作证》

  电影:《世纪之梦》

  我省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

  于盛乐 张家昭 杨至芳 邓敏 朱世慧(2次) 胡和颜 李金枝 李喜华 邱玲 杨俊 胡新中 刘丹丽 张春玲

  李春华 蔡建庭 冷佳 华强音 彭青莲 张慧芳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极目楚天的龟山电视塔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象征黄鹤腾飞和古琴合奏的湖北剧院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光芒四射的武汉体育中心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湖北出版文化城雄姿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汉口新江滩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多次出国访问的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长阳巴山舞传遍荆楚大地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浓郁地方特色的楚剧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琳琅满目的书市

喜迎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文化大潮涌荆楚(组图)
博大精深的武当山道教文化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