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维和行动考验民族心理承受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09:01 新京报

  作者:周庆安

  尽管战争在这个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和平”作为人类的终极理想也从来没有动摇过。以和平的名义阻止战争,只有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之后,才更加成为可能。

  联合国秘书处维和行动部有关负责人戴维·哈兰11月3日说,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经派出2796人次的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迄今为止,已经有6名中国军人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献出了生命(《新京报》11月4日报道)。尽管这个比例低于目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平均殉职比例,然而,这个数字仍然承载了6个中国家庭曾经有过的全部希望。

  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和参与国际活动中,中国军人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维持和平任务。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的所有政策中技巧和难度最高的一种。维持和平部队需要学会适应各种困难环境,尤其作为和平和停火的监督保证方,维持和平部队要懂得不用武力,或者是尽可能少用武力解决争端,因此他们必须应对的最大敌人是失去理性的人类自己。这种活动,对于参与国来说,是一种国家智慧和外交技巧上的考验。中国只有熟练、自信地参与争端和危机处理,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参与并不意味着胜利,铸剑为犁往往会以生命为代价。我们看到了阻止战争的胜利,却不能忽视今后维和行动中更大的风险。全球政治环境的变化,地区冲突更加复杂,使用武器威力更大,袭击手段更加残暴,这些都会对中国维和人员造成大量的威胁。

  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和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军人进入维和工作,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三种:一是由于进行维和行动的都是冲突高发地区,双方冲突频繁,雷区交错,我国维和人员有可能遇到误伤的危险;二是在国际反恐的大背景下,某些失去理性的武装组织可能对包括我国维和人员在内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行仇视,进而发动有目的的袭击;三是由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集中极少数的人,完成一个地区甚至一国的重建和维护工作,这种工作的压力和疲劳程度有可能导致非战斗减员。在我国6名殉职的维和人员中,上述三种情况都存在。

  维和行动常常是需要付出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才能够获得成功的一项事业,维和行动考验的是国家的政治军事实力和全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在本国军队延伸了自己的职责,协助其他国家和地区重构秩序时,能否理解这是一种公认的国际道义和全球理想,并且对此有政策和思想上的准备,敢于承担,这是维和行动所要回答的最大问题。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构建自己的“永久和平”理想时,并没有想到在他身后的确有一群人在为了同一种理想,超越国家和种族的界限去阻止杀戮。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代价,都会以历史的名义受到敬仰。因为当1945年,中国代表签下《联合国宪章》时,序言中所说“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忘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