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提“宜居城市”概念(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01:51 新京报 |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开始公示,规划未来16年发展方向 本次规划在对新时期北京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着力突出新城规划、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四个重点内容,同时对城市安全问题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规划委还聘请吴良镛、周干峙、江泽惠、李京文、周一星等著名专家,开展了城市社会发展问题、人口与就业问题、住房与社区发展等27项专项研究。 规划委负责人说,此次规划将调整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规划若干现代化的新城、探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途径,并立足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从昨天开始到本月12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将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向公众展出,并征求市民的意见。据了解,在经过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审议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这项规划将上报国务院审批。 规划解读 重点发展通州顺义亦庄 规划再次强调“两轴-两带-多中心”新型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再次强调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型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发展带。传统中轴上包括奥运公园、南苑两个重要功能区;东西轴上有石景山综合文化娱乐区、石景山体育文化区、商务中心区、传统运河四个重要节点。 “多中心”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商务中心区、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大城市职能中心区。据介绍,这里将建成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 发展目标 确立国际大都市地位 2004年至200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地位;2021年至2050年左右,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人口规模 中心城控制在850万人以内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为90%左右。城镇人口预计每年增加0.6%至0.8%。考虑到影响城市人口集聚的多方面不确定性,本次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目标暂时按2000万人预留。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 新城发展 重点发展通州顺义亦庄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新城是在原有的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其中,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应成为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散及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共同构筑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统。 在市郊形成10个边缘集团,分别为石景山、西苑、清河、北苑、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 旧城保护 积极疏散旧城居住人口 在旧城保护和复兴中,首先统筹考虑旧城保护、中心城调整优化和新城发展,合理确定旧城的功能和容量,疏导不适合在旧城内发展的城市职能和产业,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规划提出,要积极疏散旧城的居住人口,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社会网络的改善与延续问题,提升旧城的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的素质。 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危房改造模式,停止大拆大建。制定合理的房屋质量评判和保护修缮标准,逐步改造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保护 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 综合生态、地质、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此次规划将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禁建区将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限建区多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城市建设用地应尽可能避让。 城市绿地 人均绿地40至45平方米 2010年以前北京为生态城市起步阶段,2010年为生态城市的成型阶段。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绿地率达到44%到48%;人均绿地面积40到4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到18平方米。 基础设施 提高立交桥排泄雨水能力 2020年全市人均生活日用水量标准为185-200升/人,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约820万立方米/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届时,中心城、新城建成区的雨水管道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高城市重点地区、交通干道、立交桥等排水系统对超标准降雨的排泄能力,排除内涝。 规划要求尽快配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回用系统,2020年全市污水管道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交通发展 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500万辆 预计到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5200万-5500万人次/天。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本市交通由铁路交通枢纽、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公共系统等组成。本市将调整完善客运站设施,继续改造并完善北京南站及北站。以北京站、北京西站、南站和北站为主要客站,丰台站和新北京东站(通州站)为辅助客站,形成“四主两辅”的总体布局。 官方意见 全面整治南城环境 六大措施确保规划实施 陈刚(市规划委主任) 此次规划主要考虑了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三方面的问题。市规划委提出,将采取六大措施确保“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首先,要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旧城区,保护文物的同时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有计划地疏解旧城区的人口;其次,要对“市区建成区”进行环境整治、全面整治南城环境,带动南城发展;第三,疏解中心大团,重构城市空间新格局,鼓励和引导中心区的产业、人口和其他城市职能向新城、新的产业带转移;第四,村镇将适当合并,改变郊区村镇布局过于分散的状况;第五,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在城市中心区严格控制吸引和产生交通流量较大的建设项目;最后,将采取区域生态恢复和城市生态建设并重的策略,严格控制浅山区的开发建设,并为城市生态建设预留备用地。 专家意见 城建重点向郊区转移 董光器(原市规划院副院长、规划专家) 此次修编总体规划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董光器介绍,1993年的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预定人均GDP4000美元,这一目标将于2005年提前完成,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已将一些长远目标提前完成。 他认为,总规修编后,北京城市建设重点将向郊区转移。1993年的总体规划,建设重点仍放在了市区。目前,市区的工业化、人口的增加,开发空间已经饱和,要强化郊区的发展步伐。 市民意见 规划应该集思广义 吴命(普通市民) 吴命认为,总体规划至少应该起10年、20年的法规作用,决不能是头脑发热、拍脑袋的产物。“应该做深入的调研和预测,包括未来的城市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的变迁、汽车拥有数量、整个区域的发展方向等,广泛征求专家、群众和各利益团体的意见”,他说,在公开征求意见、讨论的基础上,由人大审批,成为法规,才不会在将来成为历史的遗憾。他认为,首都北京的规划,还应该在全国人大讨论和审批。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谢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