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市民挑战灵谷塔碑文不翼而飞谜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10:23 南京报业网 | ||||||||
【金陵晚报报道】9月24日,本报报道了“”一事,激起了不少市民的强烈兴趣。昨天,市民韦世林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他基本上解开了这个谜团。 几千字碑文到哪里去了 今年5月份,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年久失修的灵谷塔进行了修缮,塔身上一些存在安全隐
但是修复完成后的情况让文物部门大吃一惊:碑上的水泥是清除了,但根本没有碑文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中山陵文物处廖锦汉副处长对记者说,灵谷塔上有蒋介石亲笔碑文是千真万确的,文物部门采用的又是很先进的技术,那么这么多字的碑文到底去哪了,成了一个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为此中山陵文物部门还委托本报向市民征集解谜线索。 水电工苦苦破谜 今年54岁的韦世林是南京邮电学院的一名水电工,曾长期从事隐蔽工程维修,平时对文史也有浓厚的兴趣。目前内退在家的老韦一点都闲不下来,有空就会骑自行车到南京的各大名胜古迹区转转,看看有什么自己弄不懂的问题。自从9月24日看了本报报道后,老韦就犯开了嘀咕:几千字的碑文怎么可能说不见就不见了呢,韦世林决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开这个谜。这一个多月里,韦世林去了十几趟灵谷塔,不知疲倦地从一层跑到九层,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通过大胆假设,仔细观察,韦世林告诉记者,他已经初步解开了“蒋介石碑文不翼而飞”之谜。 韦世林的答案可谓语出惊人,他认为,蒋介石题写的碑文没有神秘消失,而是整块碑被人为地180度“向后转”。即有碑文的一面被朝里放,现在朝外对着游客的一面其实是碑的背面,背面当然是没有字的了。 现场细节证实大胆推测 昨天,金陵晚报记者跟着老韦去了一趟灵谷塔,老韦用他在现场发现的细节来向记者证明他的推断。 老韦说,灵谷塔一共九层,除了第一层和第九层以外,每层都有碑刻。每层8个门,除了4个供人进出外,其余4个被用来镶嵌碑文。他认为,当年建造灵谷塔时,每一个门里放两块碑,两块碑分别制作,一块朝里,一块向外。而现在朝外的碑,即有蒋介石碑文的碑都被人掉了个。 在韦世林的指点下,记者看到,灵谷塔二层、三层外侧石碑侧缝有几处固定木塞;三、四层石碑上方则有明显窟窿修补痕迹,三层石碑下方5处痕迹同位,这些均与灵谷塔的完美造型不相符合。韦世林分析,这是撬动后恢复固定的痕迹,说明曾有人把碑翻转过。韦世林还指出,不少相邻石碑下沿基座宽窄不一,一些石碑四周缝隙有宽有窄,可能是恢复安装时遗留下来的。另外,在灵谷塔七层石碑下沿,韦世林发现了石碑与基座之间有一个可以伸进彩旗塑料旗杆的空洞,说明碑是后来嵌上去的,因此自然可以用人工的手段把碑向后转。 文物部门颇为重视 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刻有蒋介石碑文的碑转动180度,而把文字的背面朝外露出来呢?韦世林推测说,这种做法虽然费人工,但是比直接用水泥涂抹省水泥。而且1931年建塔的工匠和解放后旋转石碑的工匠可能是同一师傅,旋转石碑时做起来轻车熟路。 如果韦世林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么只要把碑再翻个180度,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遗阡表》及黄埔军校一至六期的《同学录序》等碑文就能够重见天日了。记者把韦世林的推断告诉了中山陵文物处廖锦汉副处长,廖副处长表示,韦师傅的推理很大胆,也有充分论据,中山陵文物部门将以此作参考,争取早日解开“蒋介石碑文”之谜。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编辑 爱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