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要对得起浦东的历史——“老浦东”挖掘“老”文化的故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13:36 新民晚报
要对得起浦东的历史——“老浦东”挖掘“老”文化的故事(图)
  今日浦东的喜人景象“看得见,摸得着”,那么昔日浦东的历史人脉又该以怎样的方式传承?在建设“文化浦东”的大背景下,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土生土长的浦东人负起了自己的一份使命。

  张坚的“三部曲”

  45岁的张坚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工作时间里,他是张江镇分管文教的副镇长,“科技文化”是说得最多、做得最多的事,镇里组织编写了《科学在您身边》《科普三字歌》等一系列“科”字头的书籍,深入村宅。下班回到家,自小喜欢文学、当过老师、做过记者的他,策划出版了《浦东老镜头》《浦东老闲话》,最近《浦东老风情》也将出版,自成一套“老”字号的浦东三部曲。

  很多人奇怪,张坚怎么对“老”文化情有独钟,还能“挤”出那么多时间来编书?张坚说,“历史既往,文脉弥贵”,参与这三本书编写工作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大家都感到了一份留住“文脉”的使命感。“浦东特殊的地位,愈显其历史人文的价值”,编写浦东“老”字号三部曲的想法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图文精美的《浦东老镜头》从组稿、审稿、校对、出版,仅花了2个半月时间。为出书,张坚先后八上出版社,时间紧,就买个盒饭在车里吃。去年大年三十,他还在和编写人员一起商量改稿;今年新春从年初一到初七休假,他几乎天天坐在电脑前审稿,累得眼睛好几次充血。参加编写的人员都是这样“乐此不疲”,年近70的退休教师张兆华,常常骑着自行车来找张坚一起改稿,也常为了一个词、一句话而在深夜里打电话给张坚仔细“推敲”,为的就是“对得起浦东的历史”。为了编写《浦东老闲话》,饭桌上、田间地头,张坚都不忘了收集歇后语。成稿以后还不放心,召开家庭会议,请来老娘、丈母娘这些“老浦东”,一句一句“老闲话”念给她们听,她们认可的就留下,不认可地狠狠心删掉,吃不准的还专门拿到镇里语言文字的老专家那里再三确认。张坚说,知道越多浦东的历史人文,就越感受到了浦东的灵气、豪气和锐气,“那份油然而生的感动和自豪,能让人忘却疲惫,让人更热爱浦东!”

  唐国良的“不同意”

  年近60的“老浦东”唐国良一脸和气,但如果听到有人说“浦东是‘白纸一张’”,他肯定不同意。“浦东人杰地灵,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使他有更多时间充分挖掘浦东的“老”文化。蒋介石、宋美龄婚事的操办人在浦东;上海滩第一家营造公司(也就是建筑公司)是浦东人开的……说起这些鲜为人知的浦东故事,唐国良如数家珍。从2002年第一本《人物春秋》开始,如今他和同事们一起编写的文史丛书已经出了6本,今年还要出4本。“这些人和事一定要写出来,让后人知道浦东的历史和沧桑巨变”。

  做了多年统战工作的唐国良结交了许多“有故事”的老朋友,许多人都近百岁高龄,但记忆、思维却“煞清”,“他们真的是宝啊!”即将“出炉”的《浦东古树》,将为浦东92棵百年以上的古树留下“档案”。为此,唐国良开着车把每一棵都跑到了。“真不好找!”这些古树有的保护得很好,但也有的死掉了,最可惜的是2棵百年桂花,因为老宅出租给别人成了小作坊,生活垃圾、污水全都倒在院子里,“活活地把老树给浇死了!”唐国良至今说起还很气愤。但唐国良感到高兴的是,政府领导和整个社会都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看过他们编写的《浦东名宅》一书,区领导专门做了批示。

  为了收集古树资料,唐国良在《新区周报》上发了个征稿启事,没过两天,一位家住塘桥的下岗女工就以家门口的老银杏树为题写了文章寄来,一连写了3篇,虽然文章写得不够好,但她的热心却感动了唐国良。如今,还有很多人给唐国良写信、打电话,提供线索。

  本报记者鲁雁南

  浦东辉煌今天与灿烂的昨天紧密相连

  图TP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