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一路追寻“城市生命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14:51 深圳晚报
  欢乐的“东江之旅”成了百名市民学习节水知识的流动大课堂

  我们一路追寻“城市生命线”
我们一路追寻“城市生命线”(图)

  本报记者童俏报道每一辆大巴就是一个节水宣传的大课堂,每一个参观点都是饮水思源的载体。昨天,伴随着副市长吕锐锋一声令下,由深圳市水务局和深圳晚报联合策划推出的“饮水思源———深圳市民看东江”活动正式启程。三辆豪华大巴载着100位深圳市民,沿着被誉为深圳人“生命线”工程的东江水源工程一路“饮水思源”,看汩汩东江水如何通过规模宏大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引到深圳,听节约用水的丰富知识,使得这一天对许多市民来说格外有意义。

  “自来水并非自来!”在没有参加“东江之旅”前,很多深圳人并不知道,原来自己每天使用、再习以为常不过的自来水,却是市政府投入巨资从远达300公里外的东江“搬”来的。也不知道这个“生命线”工程里竟有如此多艰辛曲折的故事,这里有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决策,这里有兄弟城市无私的帮助,这里有水务工作者长年奋战的汗水……从位于惠阳境内的东江取水口,到一级提升泵站东江泵站和二级提升泵站永湖泵站,从宏伟的输水渡槽布仔河渡槽到西沥出水口……平生头遭有机会细“读”深圳水源建设的点点滴滴,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市民都感受到心灵震撼,“我头一回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生命之源’、‘城市生命线’,也更明白了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可耻。”退休干部李老的一席话说出的是百位市民共同的心声。

  “东江水并非取之不尽!”在启动仪式上,副市长吕锐锋的讲话向市民介绍了深圳旱情、水情的严峻形势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旅行”途中,担任“导游”的市水务局局长、处长,东江水源管理处的主任、书记在对东江水源工程的介绍中,在沿路的有奖知识问答中,用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每一位市民明白:深圳浪费水现象严重,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节约水资源,爱护水环境,才能有效缓解深圳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

  一路上,市民对深圳水环境的关注和日益提高的节水意识让人感动。

  在每一个“景点”,市民都会十分细致地参观,围住水务专家,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路途上,市民们更是在车厢里踊跃上前,以主人翁的姿态,发表节水宣言,交流节水高招,为深圳创建节水型城建言献策。“节约用水,人人做起。人人节水,从我做起。”“我将成为义务节水宣传员,动员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节约用水!”……这一份份热情和参与,让市水务工作者备感鼓舞,他们说,有了市民的节水意识的觉醒、提高和行动,我们对深圳创建节水型城市充满信心,我们会和市民共同努力,营造亲水环境,共创美好明天。

  1号车

  水务局长当起“导游”

  本报记者金柱报道昨天乘坐一号车踏上“东江之旅”的市民可以说是最幸运的,因为与他们同行的有一位特别的“旅伴”———副市长吕锐锋;也有一位特别的“导游”———水务局局长黄添元。一位是市政府分管水务工作的副市长,一位是深圳水务系统的“火车头”,有他们一路同行,“东江之旅”就更有意义了。

  9时许,“东江之旅”的车队刚开出梅林关,坐在最前排的黄局长就转过身来拿起话筒面对全车市民开始介绍东江水源工程的基本情况。他先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东江水源工程二期工程有望在今年年底破土动工,二期工程完工后,每年可为深圳提供3.7亿立方米的原水。加上一期工程所能提供的水量,东江水源工程每年将可为深圳人民提供7.2亿立方米的清泉。而坏消息就是二期工程建成后,深圳人不可能再向东江索取什么了,如果用水需求还会不断上涨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或是花更多的工夫找水源了。

  既然是“旅行”,旅途中当然少不了“提问、回答”的环节。一位女士提出能否将小区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家庭洗菜、淘米时流出的污染不严重的水,处理后变成中水回用;并询问在楼顶建雨水收集系统的可行性。水务局副局长盛代林告诉大家:深圳在立市之初就做过中水利用的规划,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得到真正的推广。但我市正在制定节水规划,争创节水型城市。目前市水务局已经确定了4个小区作为试点,希望不久的将来在深圳把小区中水回用切实做起来。

  有一位在新疆搞了40多年水利工作的林老先生提出,深圳能否像北方地区一样,开采地下水补充水源。市水务局水资源处罗宜兵处长告诉大家,不是深圳不愿意开采地下水,而是没有这个条件。早在2000年水务局便委托专业机构对我市地下水情况进行了勘探普查,调查结论是深圳是地下水比较贫乏的地区,因此不具备大规模开采的条件。

  还有一位翠园中学的初中女生更“大胆”,她直截了当的提出一定要水务局黄局长回答她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把海水淡化,又能获得水,又能获得盐。她的问题引起了一阵欢快笑声。黄添元局长很高兴地回答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他告诉这位同学:海水淡化的技术早不是新鲜事了,但成本很高。黄局长拍着小女孩的肩膀,希望她将来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为深圳人民造福。

  2号车

  “我要拍下东江水”

  本报记者王雅报道昨天上午9时,当大家在2号大巴车上坐定缓缓驶出的时候,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就派发了东江水源工程的示意图,讲解了全天行程的路线及参观点,而6本颜色各异的用水、节水知识小册子则备受市民喜爱,几位年纪比较大的市民戴上老花镜看得津津有味。随后,市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主任钟伟民开始了绘声绘色的讲解,从珠三角地区的主要水源和东江的发源地,到深圳的水厂、水库,钟主任还穿插了几个关于节水的传说、水源引发的战争,车厢内不时响起欢快的笑声。

  “我要拍下全过程”

  原本为了鼓励大家踊跃抢答,市水务局准备了几种小礼品,颁发给抢答正确的市民,可没想到关于东江水质的第一个问题刚问出,大家就异口同声地喊出了正确答案,随后,问题开始由浅入深,一路下来大家学到了许多知识。

  昨天,虽然整个行程比较长,几个参观点从表面上看差异性不大,但市民每到一个参观点都积极下车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市民们都认真地听市水务局的领导讲解,拿出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一位李先生说:“这些场面和资料拍下来有收藏价值,给家人和亲友看,也能给学生看,这样讲起来也更形象、更有说服力,平时哪有机会把东江水如何进深圳的全过程拍下来?”一些市民都紧紧围在市水务局领导周围听讲解,有不懂的就问,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跟领导沟通,看他们想问题的立场和角度,显然都把自己当作了一名“深圳的主人”,以深圳之忧为己忧,有了这样一批城市责任感强的热心市民,深圳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车厢内掀起阵阵高潮

  归途中,由于一天的行程比较辛苦,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便让市民休息一下,可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市民们主动提出:“还有没有问题?”于是又来了一段水知识问题抢答。后来,在记者和市水务局的倡导下,市民又纷纷介绍自己的“节水高招”。最后,市民徐小姐主动走到车厢前讲述了自己的此行感受,带头感谢活动的主办单位———市水务局和深圳晚报,博得市民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几名市民又带头唱起《走进新时代》等歌曲,车厢内再次掀起阵阵高潮。

  3号车

  东江水22小时“走”到深圳

  本报记者黄娜报道昨天,记者跟随3号车的市民共同走进了“市民看东江”的活动中,一路上,针对市民的疑问,当“导游”的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党总支书记、高级工程师田安建详细介绍,让水源工程的许多“细节”开始“显山露水”。

  第一站:东江取水口、东江泵站

  站在取水口,市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了解东江水源。参加东江水源工程建设的田书记介绍说,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由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及供水网络干线工程两部分组成。东江水源工程是在惠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深圳市政府投资40亿元兴建的。工程建成以后,东江水源源不断地引入深圳,累计提供的水量已占全市供水总量的1/4,满足了200多万人的用水需要,被誉为深圳的“生命线工程”。

  第二站:永湖泵站

  看到东江水被“助力”运输到深圳以后,市民开始真正了解到东江水已成深圳人的“母亲河”。据田书记分析说,全深圳市每天需水399万立方米,其中,宝安区每天136万立方米的供水中,有112立方米依赖东江水源工程,龙岗区每天103万立方米的供水中,也有17万立方米来自东江。所以说东江是深圳的供水生命线也不为过。

  第三站:布仔河渡槽

  站在距地面40多米高的布仔河渡槽上,对这条东江水的输送管道,市民非常关心,这么远距离地输送水源,是不是“丢”掉?会不会被污染?田书记介绍:当水库发挥作用时,除了不可抗力的蒸发引起的水量损失外,渗漏损失的水量极少。这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水库的运输采取了全程封闭运输,这既保证了水量很少蒸发,同时也保证了深圳人饮用水的安全。第二,经过多年的全面检修,河道已经加上了防止渗漏的保险,同时每年都会有人工清理河道,从而确保河水在运输中不受污染。

  第四站:西沥出水口

  在跟随一滴水的全程以后,市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滴水到深圳要多久?水从库区到深圳,中间要“走”136公里。这么长的路,是否需要外力的“助推”呢?

  站在西沥出水口,也就是这一行的最后一站,市民们终于了解到,从东江取水口取水,经过东江泵站一级提升,将东江水提升21.6米,然后经过永湖泵站,在这个泵站被提升到58.3米,然后经过布仔河渡槽等7个渡槽,被运输到深圳。虽然有外力助推,由于输水距离较长,一滴水从水库输到西沥水厂大约需要历经22个小时。

  副市长大巴车上“考”问水务局长

  你家每月用多少水?

  本报记者陈娜报道“我也是市民啊!我也非常关心深圳的生活、生产用水。”昨日,全市分管水务工作的副市长吕锐锋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乘上大巴,往返310公里,和100名热心市民一同参观有深圳“生命线”之称的东江水源工程,“饮水思源”。

  副市长第一个提问

  吕锐锋是最早报名参加本次“深圳市民看东江”活动的市民。在获悉市水务局和《深圳晚报》关于“引水思源———市民看东江”活动的策划方案后,吕锐锋当即在报告上批示“完全同意并将身体力行支持这一方案。”

  昨天一大早,身穿白色运动服的吕锐锋出现在活动现场。上午8时30分,一个简短而热烈的启动仪式正式开始。“用水供水问题是市长揪心、市民关心的问题。这次活动有非常多的市民要求参加,我深怀敬意,深表钦佩。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创建节水型的城市。”副市长吕锐锋热情洋溢的讲话赢得了市民热情的掌声。随后,吕锐锋兴致勃勃地登上1号车,和30多名市民一起开始这次探源之旅。“这也是我第一次去东江水源,算是一次补课。”吕锐锋幽默地对记者说。

  在乘车去东江取水口的途中,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客串“导游”,在车上搞起了有奖问答。“我有一个问题问黄局长,你家每个月用多少水?”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个向水务局局长黄添元提问的竟是“市民”吕锐锋。“具体用多少方水我不太清楚,反正我家4口人,上个月的水费是110元,这个水平应该不算高吧。”黄局长回答说。这精彩的一问一答,赢得了全体乘客热烈的掌声。

  副市长伯伯出命题作文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副市长伯伯?”翠园中学初一的林颖瑶同学大胆上前提问,“深圳是一个海滨城市,又这么缺水,能不能把海水利用起来呢?”“这关键是成本问题,海水淡化如果每方降到3元以下,应该说是大有可为。”吕锐锋回答。

  吕锐锋继而鼓励林颖瑶说:“赶快学化学,把化学学好,以后可以自己研究解决这个大难题。”在亲切的交谈中,林颖瑶告诉吕锐锋她很喜欢写作文。

  “你今天参加考察东江水源的活动,能不能写一篇作文呢?”吕锐锋问。“肯定能。”林颖瑶说。“那今天要写一个‘饮水思源’的考察记,你把这个作文写好,认真写,要写到能发表的水平。”吕锐锋说。

  副市长妙答“大小记者”提问

  “我家用洗菜洗米水冲厕所”

  “副市长伯伯,您能不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呢?”在东江取水口,被“大记者”们团团围住的吕锐锋特别接受了深圳市罗湖区小记者协会的两名小记者的采访。

  小记者:副市长伯伯,您能告诉我,您家的用水情况是怎样的吗?

  吕锐锋:我家的用水情况,我非常坦率地告诉你,我还真不知道每个月用几方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回家后一定要对每个月的用水情况做个记录。我争取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都能节约一点水。不过,我家洗菜、洗米的水早已留起来了,专门用来冲厕所,用来浇花。

  小记者:这是您的节水高招吗?

  吕锐锋:不,这是很简单的,很初步的措施啦。我还要向水务专家请教,以后怎样采取一些改进的措施。我愿意下次再见到你,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这个月节约了多少方水。

  小记者:您为什么要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呢?

  吕锐锋:我也是市民啊!我也非常关心深圳的生活、生产用水。

  小记者:那您认为我们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去保护水资源呢?

  吕锐锋:等你们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可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会更严重,因为城市的用水量是不断增长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你们现在首先要好好学习,学好本能,掌握技能,今后不论海水淡化,还是污水处理,包括节约用水的措施,都要靠你们的本领。

  小记者:如果水越来越少,今后会出现“水贵如金”的现象吗?

  吕锐锋:水价提高,我认为是一个必然趋势,但通过我们对水源的保护,对水资源的开发,水还是应该能够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关键是靠科技进步,社会进步,人文明程度的提高。水是我们城市的生命线。你的提问会鼓励我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小记者:您的回答更加鼓励我好好学习,掌握科技,今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将创建节水型城市”

  在回答完小记者的提问后,吕锐锋兴致不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谈及对本次“饮水思源”活动最深的感触,吕锐锋痛心地说:“我也是在东江边长大的啊,小时候的印象是河里的水很满,今天来这里,没想到河床的水这么少,这说明城市用水增长急剧,加上三年大旱,深圳的水源非常紧张。可能最难熬的是今冬明春。”

  吕锐锋透露,为应对今冬明春深圳严峻的旱情,市委市政府,特别是水务部门在开源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缩短东江取水口冬季检修的时间,“提前一天可增加100万立方米的水”;同时,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增加全市储水量,积极跟省有关部门沟通,争取为深圳提供更多的水源。

  “开源还要节流,这方面要靠全社会的支持。这个月底,深圳市将启动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活动。”吕锐锋说。作者:本报记者童俏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