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历练与追求——记知名法学家谭世贵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08:24 法制日报

  主持人的话 1988年海南省建省之初,他和妻子跨过琼州海峡,加盟年轻的海南大学;1993年10月,他被海南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海南大学副校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学副校长;2002年4月,他被正式任命为海南大学校长。他就是谭世贵,一位锐意进取,朝气勃发的中青年教育家。在“加快发展,实现规模效应;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树立海大品牌”工作思思路的指引下,海南大学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改旧日学风。而他自己也在学问、办校取得了双丰收,成为“首届亚洲管理创新百百名杰出人物”。
历练与追求———记知名法学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谭世贵教授樊云芳

  31岁时成了全国最年轻的大学副校长

  1993年10月,年仅31岁的谭世贵被海南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海南大学副校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学副校长。

  谭世贵上任伊始,正好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时的海南岛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房地产炒到了疯狂的地步,股票热和各种开发热也在制造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置身其中,海南大学这个教书育人的神圣学堂也不再是一块净土。在谭世贵上任前,有位国家领导人视察该大学,知悉了该校的学风状况,过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那里,“灯头比人头多。”

  每到傍晚,看到学生们趿拉着拖鞋,成群结队走出校门去逛街;半夜三更被叫起来急匆匆赶到现场,去处理学生打架斗殴乃至打死人的事件……谭世贵的心像掉进了冰窖:这校园已经不像校园了,怎么办?

  谭世贵深知,他无力改变整个社会风气,但作为分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他必须改变学风和教风。没有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培养合格人才就没有最起码的保证。他决定从教学管理抓起。

  那段日子里,谭世贵成了“纠察队长”,他时常亲自带领教务处、人事处的同志深入课堂,一旦发现迟到、缺课的老师,就毫不留情地给予全校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在经过大半年的思考后,他主持制定了10多项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之后的2年多时间里,海大对考试作弊的26名学生勒令退学;将学业不合格的120多名学生转为试读生或给予退学处理。当谭世贵在一份份退学文件上签字时,手往往禁不住发颤,他知道自己的笔一落下去,就会残酷地改变一个或几个年轻人的命运,但那些空空荡荡的教室浮现在眼前,他逼迫自己硬起心肠。

  由于不断得罪人,谭世贵经常受到恐吓,甚至有人将砖头扔到他家的窗台。他妻子颇为后怕,且忧心忡忡。有些同事也劝他:“你这样做,得罪这么多人,何必呢?”是呀,自从抓校风校纪以来,平静的生活已离他远去,他成为众矢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觉得身心疲惫,神经高度紧张,甚至想过辞去副校长这一职务。可是,高度的责任感使他鼓起勇气,庄严的使命感使他坚定信心,他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咬着牙一步步奋力前行。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几年后,谭世贵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7年,海南大学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由原国家教委组织);1998年,海南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海南大学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同年,海南大学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成绩颇佳,在全国有资格参赛的300多所高校中排名第21位次。

  待遇留人,千方百计觅名师

  在任8年副校长之后,由于前任校长调往北京,谭世贵于2001年10月开始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2002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海南大学校长。

  应当说,此时的谭世贵,工作已驾轻就熟,如按部就班也能过得下去。但因循守旧、按图索骥不是他的性格,开拓创新、不断实现新的目标才是他的人生追求。上任后,他组织了全校范围的大讨论,经过讨论,“加快发展,实现规模效应;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树立海大品牌”的新的工作思路,逐渐成为全体海大人的共识,一个宏伟的目标也在大家心目中竖立起来:到2010年,海南大学在校普教生要达到2万人,海大还要争取早日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办好海大,拥有大批高水平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海大在海南建省后的七八年间也曾下力气引进过一批教师,可惜很多人留不住,前几年又回流了40多人,回流之风甚至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过问。经过调查研究,谭世贵调整思路,把重在“引进”改成“引进”与“留住”并重。而要留住,必须提高待遇,舍得投入。不久,海大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出台了“岗位津贴制度”,从助教到教授,津贴每年从8千元到2万2千元不等———这已相当于老师们的大半年工资!从2002年开始,海大每年都自筹1000多万元发放岗位津贴,从而稳定了教师队伍,扭转了人才流失的局面。

  海南大学建校的历史不长,在国内名气不大,以前很难请到国内外名师前来讲学和作学术报告,很多学生在校4年,没听到过一次名师讲座。谭世贵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为了请袁隆平,他3次追到三亚,为了请陈香梅,他2次到上海,为了请龙永图,他专程到北京……3年来,海大先后聘请了120多位著名学者、政府高官、杰出企业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其中包括:“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核酸杂交水稻之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EdwinSouthern,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蒋有绪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教育部”前部长吴京,“台湾财政部”前部长王建煊,台湾成功大学校长高强,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首席政治评论员阮次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著名作家陈忠实、韩少功、蒋子丹,著名企业家陈峰、黄宏生,等等。2004年10月9日,著名华裔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受海南省政府聘请,出任海南大学名誉校长,在岛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海大聘请名师开设的名师论坛,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提升了海大的知名度。除名师论坛外,海大还与境外二十多所高校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如从2001年开始,海大与台湾成功大学联合举办了3次一年一度的“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今年9月两个大学又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将两校的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指标量化,向改革要效益

  谭世贵任校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提出了“六个率”的教学工作目标,这“六个率”是四级英语通过率、学士学位授予率、考研录取率、初次就业率、学生学术论文作品发表率、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发表率。这“六个率”不仅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而且与考核和奖惩直接挂钩,从此消灭了各个教学单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

  以往,教学工作指标制定容易,落实难。难在软指标多,量化的硬指标少,难以考核;难在考核不严,甚至一阵风、走过场;难在考核之后无下文。其结果是工作目标往往只写在纸上。现在量化的指标与考核和奖惩直接挂钩,目标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如海大学生参加全国四级英语统考的通过率,三年内便提高了二十八个百分点。当然,海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投入也增加了,光增拨的教学经费就从3年前的2万元/年增加到了17万元/年,而且还从省外引进了20多位大学英语老师。又如考研录取率,海大定的很明确:对达到8%的学院,奖励2-3万元。2001年海大仅考上17人,2004年增加到77人,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另外还有2人考上了国外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实现了零的突破。

  3年来,海大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学英语、民事诉讼法等6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第一批重点课程,重点课程数在全省高校中名列第一;种植养殖高职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精品专业;学生在全国性竞赛中捷报频传。如2002年海大2名学生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翻译大赛优秀奖”、“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海大法学院学生参加首次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其中1人在海南考区2152名报考人员中夺得第一名……

  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谭世贵深知科研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性,为此他主持制定了科研立项奖励、科研业绩奖励、科研经费匹配办法,并设立校内科研项目和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全校课题立项数量的大幅飙升和科研经费的成倍增长。3年来,海大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20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7项(全省高校仅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科技部研究项目29项。由于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目前已有7个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占全省重点学科数的43%),3个实验室被确定为省重点实验室。同时,全校已获准设立硕士点13个,其中MBA专业学位点为全国66个MBA授权点之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为全国39个法律硕士授权点之一。

  突出特色一心一意谋发展

  谭世贵始终认为,海南大学作为海南省惟一的综合性大学,惟有立足于海南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于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海大于2000年11月与海南新宏兴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创办了旅游学院;为了适应海南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培养大批海洋开发与建设人才,海大于2002年6月成立了海洋学院;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医药业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海大于2003年6月将农学院和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了生命科学与农学院;为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促进海南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海大又于2004年7月成立了外国语学院。几年来,海大通过不断挖潜,整合校内资源和引进人才,增设了10个本科专业和3个高职专业,从而使全校的学科更加综合,优势更加明显,进而对岛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

  在谭世贵看来,要办好大学,大师固然十分重要,但大楼也不可或缺,而且要引进大师,就得筑巢引凤。为此,海大实施了大批基本建设项目,从而使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几年来,海大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约2.5亿元,新建校舍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综合教学楼1栋,基础实验楼1栋,旅游学院、信息学院、海洋学院、艺术学院教学楼共6栋,学生公寓楼6栋,教师住宅楼11栋,新建田径运动场1个,改造田径运动场1个,新建排球场、篮球场10多个。同时,海大还启动了生态校园建设工程,三年来共投入建设经费600多万元。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海大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在校普教生人数便达到10200人,提前2年实现了“办万人学府”的目标。到2004年9月,包括本专科普教生、研究生、成教生、留学生在内,海大拥有各类在校生18000多人,成为海南省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高校。更可喜的是,海大的生源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今年招收的本科生中,有87%来自内地28个省、市、自治区,且几乎全部是以第一志愿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在大多数省、市、区已达到或接近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这说明海南大学在全国的影响已有很大的提升。

  要增设学院,兴建大楼,购置设备图书,建生态校园,都需要钱。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匮乏。谭世贵任校长后,对此深有感触。3年来,他和大家一起想方设法,竭尽全力筹措办学资金,终于使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一是大胆提出并积极实施银校合作战略。经过与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进行艰苦谈判,目前该校已获得省工商银行贷款6000万元,并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签订了全面合作意向书,获得该行1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二是千方百计争取外国政府贷款。2003年初,根据从有关部门获得的信息,他又主持申报日本政府长期贷款(全省高校只有海大提出申报)。目前,在国家下达海南省“利用日本政府国际协力银行贷款中西部人才培养项目”3000万美元的贷款额度中,国家发改委已确定安排给海大2000万美元的额度。三是继续实施校企合作,由企业在2004-2007年度投入近亿元资金,兴建本科生公寓6栋、研究生和留学生公寓各1栋以及学生活动中心等,以期为学校继续扩招提供良好的条件。四是积极争取企业家、海外华人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捐资助学。

  十几年如一日对学问孜孜以求

  1993年担任副校长后,谭世贵便辞去了在企业兼任法律顾问的差事,一心扑在工作上。同时,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投入法学研究工作。他常想,自己分管科研工作,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学问,又如何要求教师们去做好科研工作?于是压力变成了动力。

  1993年11月,谭世贵开始搜集资料,着手《廉政学》的研究与写作。廉政学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时在国内尚未出版过任何学术著作,不仅研究难度大,而且资料缺乏,海南岛的资料就更少得可怜。谭世贵利用出差的机会,带回一捆捆书籍。上班时学校事务繁杂,他就利用晚上、双休日及寒暑假看书、调研和写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1月,《廉政学》终于完稿,3个月后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当拿到样书时,闻着书本发出的墨香,谭世贵激动不已,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出版社首印3000册,半年后由于该书切合反腐倡廉的需要而告售罄,出版社又加印了2000册。

  随着研究的深入,谭世贵又撰写了10多篇有关廉政理论方面的论文。很快,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多个会议邀请他参加,几家报刊约他撰稿,一批读者汇款购书。1995年10月,谭世贵应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会上他以“建立反贪污经济机制”为题作了大会发言,引起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的共鸣。

  1997年l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谭世贵敏感地意识到,司法改革将很快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他立即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并申报课题。1998年初,他以《司法改革研究》为题,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很快获得批准。2000年,他以《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防治司法腐败的对策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又获批准;同年,他以《司法独立问题研究》为题,申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再获批准。

  2000年12月,《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一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并在次年7月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2-2003年,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的《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司法腐败防治论》、《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3本著作,先后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此同时,他还结合课题研究,撰写了30多篇有关司法改革方面的研究论文,在司法制度与改革领域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

  作为大学教授,谭世贵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还承担了艰巨的教材编写任务。1996年初,他参加了中山大学法学院黎学玲教授主编的《特别经济区法》的编写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法学教材的编写。随后几年,受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的委托,谭世贵先后担任了《律师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3本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这些统编教材均如期交付出版,并受到了教材使用高校和广大学生的好评,如《律师法学》已15次加印,发行量达12万册。2002年5月,他主持申报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司法制度》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成为海南省高校惟一入选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不久前,他又受“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编委会的聘请,独立撰著研究生教材《律师法学》。谭世贵深知,法学教材的编写事关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他在编写过程中总是细致认真,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从而出色地完成了编写任务,保证了教材的质量。

  一个人做点学问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十多年来,谭世贵潜心研究,成果斐然:出版著作、教材23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10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这样的成绩对于专职研究人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担任校领导达11年之久的谭世贵更是难得。由于见解独特,富于创新,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同行的好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98年,他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999年,荣获“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受教育部聘请,成为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荣获“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3年,被选为海南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经权威机构评定,入选我国“知名法学家名录”,并荣获“首届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奖”。人物简介

  谭世贵,海南大学校长,广西蒙山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并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荣获“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受教育部聘请,成为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荣获“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3年,被选为海南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经权威机构评定,入选我国“知名法学家名录”,并荣获“首届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奖”。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