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辛酸的,不仅仅是“父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10:1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如果这封“辛酸父亲”的信确出自某位大学生之手,我们则应该大感欣慰。因为这种来自其群体内部的对自身的反思和痛责,远比来自外部更有力量———就精神世界的事情而言,内在的自觉远比外在的强迫更有价值

  当今天的我们已经把“爱”和“理解”之类唱得声泪俱下、流光溢彩时,突然间我们发现,在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竟然有如此“辛酸”的故事,而且这种现象
“挺普遍的”———对此,我们是该震惊,还是该习以为常?

  上周四的《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辛酸父亲来信撞击大学生心灵》的报道,全文刊登了一封“辛酸父亲”的信:“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二年级时,“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报道说,该信使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的心灵受到强烈撞击,而且不少大学准备开展给“辛酸父亲”回一封信的感恩活动。

  “一些大学将开展给‘辛酸父亲’回信感恩活动”,这当然是一个不坏的主意,但也得看到,这恐怕也仅是个形式而已。“感恩”当然需要形式,但感恩更根本的是一种品质,一种人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当我们把感恩变成一种“活动”、甚至是一种运动时,一方面,我们可能因为表达了应该表达而未表达的感恩,而使我们得到某种精神上的安慰甚或自我感动;另一方面,由于形式的轰轰烈烈也极可能使原本应该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善良品质又一次流于形式———这样的例证其实每个人都能举出很多。事实上,这一次“辛酸父亲”的信贴出后的诸多反应也已预示了这一点。

  比如,“辛酸父亲”的信文字流畅,情真意切,辛酸之余还流露出些许黑色的幽默———因而,有人对信的真伪提出质疑———对于这种凡事较真的“科学精神”,我们得说:此“课题研究”在方向上肯定错了,“理解”,乃至“爱”、“感恩”之类,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适价值,它与谁提出并无关系。即使你“不容置疑”地证明了这信不是“父亲”写的,便能否定这些基本价值吗?

  比如,报道中“一名研究生认为”:“此类父亲又是一个很可悲的人,因为从头到尾他还没闹清儿子的变质跟他昔日的教育不无关系。”没人说家庭教育不重要,但当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成年人,而且具有了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之时,竟然把我们本应该具有而事实上并不具有基本品质的责任推给别人,这除了说明不负责任,还能说明什么呢?

  比如,报道说信被贴出的当天,“被一位男同学愤怒地撕掉了,其理由是,这封信太以偏概全了,打击面太大。”———这哪挨哪呀?当“理解”乃至“爱”、“感恩”等与我们的行为逻辑和理性相脱离时,这些词语便与其本身含义毫无关系了……

  如果“儿子”的行为令“父亲”辛酸的话,那么上述反应则足以令社会全体成员辛酸,这“全体”应该包括有如是“反应”的大学生们。

  不过,如果这封“辛酸父亲”的信确出自某位大学生之手,我们则应该大感欣慰。因为这种来自其群体内部的对自身的反思和痛责,远比来自外部更有力量———就精神世界的事情而言,内在的自觉远比外在的强迫更有价值。我们不否定写感恩信活动的初衷以及可能的某些积极作用。我们只是想说,激发和生长人们心中那种爱、感恩等善良、理性品质的“工作”,确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