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西”方略勾勒八闽未来模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11:33 东南快报

  昨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纲要》阐述了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提出了构建九大支撑体系的主要任务。九大支撑体系的提出,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具体化,为制定我省“十一五”规划设计了大框架。

  《纲要》提出,争取我省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提
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核心名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总体目标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基本原则

  突出发展 突出对台 突出统筹 突出创新 突出为民 突出落实发展态势

  对接两洲 拓展一线 两岸三地 纵深推进 连片发展 对外开放 服务全局保障措施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项目支撑 全面带动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转变职能 依法行政 联动发展 共同繁荣加强领导协调推进九大体系

  1.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2.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3.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

  4.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

  5.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

  6.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

  7.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

  8.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

  9.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1 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壮大战略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新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构建“五区两带”旅游发展格局;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建设海峡西岸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紧密协作、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结构。

  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对战略产业。加大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建材、冶金等)技术改造力度,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争创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育光电、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色、绿色、高优农业三大产业带。扩大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湄洲妈祖文化、泉州海丝文化、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等品牌的影响,建设闽南商贸滨海旅游区、闽北生态文化旅游区、闽中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区、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闽西客家文化红色旅游区以及东部滨海蓝色生态旅游带、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2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推进“两港”(海港与空港)、“两源”(电源与水源)和“六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信息网、电网、供排水网和燃气管网)的建设。

  交通方面,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进出省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点建设厦门湾、福州港、湄州湾等年吞吐量超亿吨的大型深水港口,开辟以厦门湾、福州港为主枢纽的水陆联运大通道;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以晋江、武夷山、连城等中小机场为辅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体系;加快赣龙、温福、福厦等进出省通道和省内支线项目建设,实现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城际快速客运系统连接;加快京福、龙长、泉三等高速公路以及县城、旅游区、港口等支线建设,构建“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等;建设二级以上省级干线,逐步完善“八纵九横”省级干线路网布局,并与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相衔接。

  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建立以公共交通(包括快速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城镇供水、排水、燃气、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3构建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

  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次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加快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凸显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服务全省和区域发展的带头效应;发挥厦门经济特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凸显先行先试的辐射效应;发挥泉州侨乡工贸中心城市的先导作用,凸显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拓展闽东南沿海城镇密集带,构筑在国内具有一定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圈,促进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县级市向中等城市发展。4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

  强化人才保障;强化科教创新;强化文化建设;强化卫生事业。

  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完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博士后等制度,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学科和技术带头人,构筑以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为导向的人才高地。5构建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

  更好地发挥对台前沿的作用;全面提升闽港澳合作水平;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构筑对台通商、两岸旅游休闲等合作基地,扩大闽台试点直航成果,利用闽台对接优势,争取在条件具备地区形成若干“对台贸易区”。加快从香港地区引进管理、法律等方面我省急需的人才,有计划地选送技术和管理骨干赴港学习。推进厦门象屿、福州马尾“区港联动”,以发展物流产业为主,逐步向自由贸易区转型。6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

  扩大多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协作;建设统一有序的市场网络;建立区域协作长效机制。

  发挥出海口功能,共享港口资源,扩大内地省份的开放窗口和发展空间,开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陆腹地。加快建设以福厦泉为中心的要素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土地、人才等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闽粤赣、闽浙赣皖等区域协作机制的作用,建立政府高层联席会议制度、专业部门和市县对口联系制度。7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

  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促进人居环境自然和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实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抢救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强制性保护、生态环境良好区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保护,以及风景名胜资源严格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以及绿色社区和环境优美乡镇,营造绿色休憩场所,建设一批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8构建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

  构筑江海堤防工程体系、蓄水工程体系、洪水预警体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渔港(避风港)防灾减灾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等11类体系。

  构筑11类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点建设闽江、晋江等主要江河流域防洪设施和海堤工程;在主要江河流域和水资源短缺区域建设一批具有蓄水、调洪等综合功能的蓄水工程;推进江河洪水预警系统及防台风反馈预警系统;形成沿海重点渔区完善的渔港防灾减灾体系等。9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推行政务公开,实行行政管理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的公开制度,实施情况公开、运作结果公开。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加强街道(社区)和农村重点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等,加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平安福建”,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采用先进处置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来源:程歆)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