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重庆130万吨垃圾流入三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05:09 北京青年报
重庆130万吨垃圾流入三峡(组图)
  重庆市环保部门估计,到2010年,重庆市入江垃圾将增至269.6万吨
重庆130万吨垃圾流入三峡(组图)
核心提示

  树枝灌木、稻草秸秆、生活垃圾,这是三峡“高峡出平湖”一年多后,记者在长江主要支流苎溪河上所目睹的景象,而它们最后的归宿正是三峡干流库区。来自重庆市环保部门的估计,到2010年,重庆市污水年排放量将由目前的10多亿吨增加至23亿吨;入江垃圾由现在的130万吨增至269.6万吨。然而,面对如此多的漂浮污染物,现行的应对手段还停留在最原始的渔船打捞上,且资金无法保障。“再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三峡库区400亿立方米的水质将因此严重受损,形成浊水东流。”著名环保专家、重庆绿色志愿者协会会长吴登明奋力疾呼。

  11月6日清晨,山城雾气朦胧,重庆万州区长江漂浮物打捞队的清漂船照例出航了。脸色又黑又红的刘古军是这支民间清漂队的队长,今年39岁,自从去年三峡蓄水以来,他就负责起三峡万州段27条支流及23个洄水沱的清漂工作。一年前,他的清漂队有17条打捞船,60多号人,现在因为资金等原因只剩下4条船苦苦支撑。

  目击

  出航的清漂船是老式渔船

  早上7点,刘古军从指挥船上大声喊道,“出发。”其实,出航的清漂船只有一条,上面站着朱文富、李先美夫妇和另一个打捞工任胜成,李先美负责发动、掌舵,朱文富和任胜成各拿一根尖头带有网罩的竹竿打捞。船是朱文富、李先美夫妻俩以前打鱼的老式渔船,船长13米,改装后前半部分甲板弄成了一个敞开的货舱,用来装载漂浮物。船篷中间的舱室里,支着一张木床,还有气罐和燃气灶,居家过日子的物品一应俱全。女主人笑着说:“一家两口,工作生活都在船上。”漂浮物形成长长的垃圾带

  小渔船从长江入口处进入苎溪河,没走多远,一阵恶臭就扑鼻而来。只见前面不远处暗黑色的河面上,无数的气泡蹿出水面,在水流和风力的作用下,漂浮物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垃圾带,什么都有,食品盒、塑料袋、药瓶、破鞋、树枝。

  忽然一只死羊出现在江面上,开船的李先美把船停下来,朱文富用竹竿将死羊朝里拉,但力气不够,任胜成马上伸手过来帮忙,将这只不知在江水中浸泡了多久的死羊拉了过来,再用手拽进货舱。忙活了约半小时,这条垃圾带算是被清理掉了,但船却没开出多远。很快,河面一处更大的漂浮物又在他们面前出现。“看来要忙活好长一阵了。”朱文富感叹。两条船合力才捞起大树根

  清漂船迅速向漂浮带靠了过去,几大根纠缠在一起的黄桷树根缠绕着破布、塑料、玉米秆儿。朱文富和任胜成费了好大力气朝船上拖,但庞然大物纹丝不动,倒是每一次伸出去的竹竿打得冰冷的河水四溅,溅落在他们的雨靴里,冻得他们直哆嗦。数次打捞未果,朱文富不得不用手机将情况向队长刘古军汇报,刘同意给他们派一条增援船。30分钟后,另外一条船赶到,两条船上的5个汉子费了好大劲,才将树根捆住,拖到旁边一个小码头,这时才发现这些黄桷树根竟有1吨多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

  等待大的中转船过来装运。

  对话

  每天跑六趟都捞不完垃圾

  记者:“你们这一船出去能捞多少?”

  朱文富:“平均一天至少5吨多垃圾,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记者:“每天要出去几趟?”

  朱文富:“基本上上午出去4趟,下午至少2趟。”

  记者:“能捞完吗?”

  朱文富:“捞不完,我们打捞队的能力实在有限。”

  记者:“这些东西如果不被你们发现会对长江水质造成多大影响?”

  朱文富:“严重的污染,因为它会腐化。”螺旋桨三个月被打坏六次

  当记者随同朱文富、李先美夫妇的小船在库区中清漂时,小船时不时会在水中出现趔趄,朱文富告诉记者,是那些没被发现的漂浮物在作怪,它们对行船的威胁很大,会把船只的螺旋桨打断。刘古军说,就他所知,在万州水域过往的船只,不论大小,都有过螺旋桨被漂浮树根打坏的经历。他自己所在的“鑫洋号”清漂船,就曾在3个月里,螺旋桨被漂浮树根打坏6次。

  担忧

  浮萍多得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令人担心的还不止于此,因为大量漂浮物的出现,三峡库区的水面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库区日益暗黑的水面上,绿色的浮萍已星星点点蔓延开来。万州环卫处水域科科长陈奔告诉记者,去年蓄水后,前几个月还比较正常,因为政府组织的清漂队出动频繁,水面上几乎不长浮萍,到了年尾,浮萍的踪迹便开始出现,到今年三四月,浮萍便大面积疯长起来。“一场雨下来,满河口都是浮萍,让人看了头皮发麻。”一些鱼吃过之后浑身不舒服

  记者看到,苎溪河口的水面上不仅有浮萍,水葫芦的踪影也出现了,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水草。刘古军介绍说,这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的危险标志,而极度富营养化的出现便意味着水中氧气的减少,水葫芦等漂浮植物的生长空间增大。

  他还告诉记者,往年在长江水流速度快的时候,船帮上长的是青苔,而长江蓄水后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水质变化,现在船帮上长出的是黑苔了。苎溪河口的鱼的种类和数量也已经大为减少,剩下的鱼不能吃———早些时候他吃过一些,腥臭扑鼻不说,吃了以后,浑身不舒服。因资金问题清漂队面临解散

  据记者了解,三峡库区沿江各区县目前都依赖雇用的清漂队清漂打捞,但因资金问题,这些清漂队大都有解散的危机。起初,刘古军的清漂队一共有17艘船,大多为租来的渔船,肩负着长江万州段74公里水域的清漂。去年6月蓄水,连续几个月万州的清漂工作由万州环保局组织,他们从移民局得到了70余万元的经费,“从去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我们的17艘渔船,64名打捞队员,在长江干流以及万州段的27条支流上,打捞起15000吨漂浮物,最多一天捞起了60多吨。”队伍一再萎缩船只剩下四条

  但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清漂工作交由万州区环卫处组织,移民局的费用断了。刘古军说,“从此,再没有新的资金投入,清漂队难以坚持工作。”到今年4月底,环卫处拖欠了两个月的清漂费共计30多万元。说起资金问题,万州区环卫局水域科科长陈奔也是一脸无奈。

  “目前,万州已在清漂上耗费了200多万元,全是区政府和环保部门靠挤、借、挪、欠的方式筹集的,政府已尽最大努力筹集打捞资金了,但资金问题恐怕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解决。”这种情形下,刘古军的清漂队伍一再萎缩,很多人开始离开,清漂船只剩下4条。刘古军说,“现在的打捞都是应付性的,万州段长江主干流,除了中心城区旁的4公里水面,其他地方的打捞基本停止。”

  文/《新闻晨报》

  今日人物

  刘古军:酸甜苦辣“清漂王”

  39岁的刘古军脸色又黑又红,自去年6月至今年7月,他带领清漂船,奔走于长江重庆万州段数十公里的水面上,共打捞漂浮物12000多吨,是三峡库区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久、打捞漂浮物最多者,“清漂王”的称号由此而来。

  刘古军父亲刘传云,是远近闻名的“川江渔王”。刘古军从重庆大学冷冻专业毕业后分到万州食品公司工作,后来公司效益不行,他就跟着父亲在江上打鱼。去年三峡库区蓄水,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江面上全是垃圾,泡沫塑料、动物尸体……一眼望不到边!”当时的情形令刘古军终身难忘。一时间,清漂成为当地政府头等大事。在万州,最初负责清漂的是另外一家公司,尽管用的是大船,但清漂效果并不理想。刘古军找到万州区环保局,主动请缨,自己组织了一支清漂队,担起了为长江保洁的重任。垃圾那么多,工具又落后,如何捞得过来?刘古军很是动了一番脑筋。他跑遍万州区大大小小每一条河流,自己绘制了一份库区万州段水域图,把23个洄水区、27条支流熟记于心,还设了4个漂浮物观测点。

  文/《人民日报》

  作者:杜琛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