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海南省国营红华农场场长陈列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09:1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对于国有企业的职工来说,能遇到一个好领导,最怕的就是这位领导会被调走。海南省国营红华农场的职工就怕他们的场长陈列英被调走。

  1998年11月,组织上调陈英列到海南农垦五大特困农场之首的南田农场任党委书记。

  在南田农场,他与党委一班人,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结束了该场连续14年亏损的历
史。2002年他调离南田农场时,该场国内生产总值达1.32亿元,职工自营经济纯收入达7902万元,劳均收入达15052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39%、540%和367%。如今该场职工盖起“小别墅”近2000幢,部分职工还买了小汽车。

  2003年1月,陈列英调任红华农场党委书记,一年后改任红华农场场长。在他离开南田农场的时候,许多南田的干部职工都眼含泪水,紧紧握住他的手:“陈书记我们舍不得你走啊......”

  他到红华农场后团结党委一班人,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咬住橡胶主业不放松,两年新种橡胶6000多亩,2003年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27亿元,实现利润595.2万元;今年到10月止,已产干胶4228吨,与去年同比增产达440多吨,增长量和增长幅度均为海南垦区第一名;实现利润1600万元,同比增长236%;胶工月平均收入1150元,比上年增长46%,创造了干胶产量、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同期的三个历史最高记录。

  陈列英再次使一个曾经拖欠职工工资六个月、总债务达4000多万元、内部管理混乱、人心涣散的困难农场,转变为职工队伍稳定、连续两年被海南省农垦总局评为良好企业的农场。

  陈列英也曾多次获得全国农垦系统扶贫工作优秀工作者、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海南农垦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实事求是谋发展———南田农场地处台风走廊,以发展自营经济为主,并创下职工自营经济纯收入和劳均收入四年增长5.4倍和3.6倍的好成绩;红华农场有种植橡胶的有利条件,就以发展橡胶为主,干胶产量和职工收入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陈列英深谙实事求是的真谛。南田农场地处台风走廊,橡胶产业遭受台风的损害相当严重。因此他和党委一班人坚持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不种橡胶种芒果。

  但种芒果毕竟是新鲜事,职工群众由于缺技术、少资金、信息不灵、市场不明,而心中没底,致使发展速度一度出现停滞。

  如何坚定职工信心,成了陈列英这位党委书记的重任。

  黎场分场是该场芒果种植业发展最迟缓的一个单位,该分场的龙楼队有几百亩土地,因无人承包而荒芜。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陈列英第一个在那里承包了土地并带头种上了芒果。

  他说,群众讲的是实在,我们说的再多,也不如做给职工看。在他的带动下,几百亩土地当年全部都被职工承包种上了芒果。也是从那时起,该场芒果产业迅速发展。如今,南田农场芒果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年产值1亿多元。

  红华农场是海南垦区产胶大户之一,陈列英到任后,咬定干胶这个主业不放松。

  陈列英一方面自己精心撰写“当胶工、德为先、品行端,……”的《胶工三字经》来规范胶工职业道德,抓好胶工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陈列英主持制订了取消定产指标按实产定酬的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给胶工让利的多项优惠政策。

  此外,陈列英还采取提高胶工的割胶技术,抓好以肥为中心的胶园管理,切实抓好劳动竞赛,有效地促进了干胶生产。

  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处理干胶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是陈列英促进干胶生产的又一个“杀手锏”。

  今年4月中旬,该场红专四队干胶产量上不去,陈列英在半个月时间内四进该队,与队干部一起分析生产中存在问题,找出原因。与队干部制订措施,开展对残桩树、风害树及死皮树等复割活动。很快收到成效。4月底,该队的干胶产量逐步上升,仅仅过了一个月,与去年同比,就增产了2.8吨。

  由于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农场到今年10月止,已产干胶4228吨,与去年同比增产达440吨,预计今年红华农场干胶产量将突破5000吨,将创历史的最高产量,胶工年收入将超过11000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比2002年增长57.1%。

  强化管理求效益———陈列英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严格内控,完善经营,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红华农场是垦区大型企业之一,1954年建场,现有人口30123人。

  陈列英调任红华农场以前,农场的管理曾经一度非常混乱,机关上班不正常,上班时间去多文镇(农场场部所在地)喝茶、买彩票。

  这也难怪,在那段时间里,机关干部普通干事的工资一个月才100多块钱,科长才不到300元,而且工资拖欠最长的时候,长达六个月,总额高达600多万元,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上班呢?有一年调离农场的职工竟有100多人,职工们对农场失去了信心。

  对此,陈列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实行财务结算新体制。将全场原来66个队级结算单位,统一由农场核算中心负责。这一新举措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地堵住了各种漏洞。过去每年仅队级非生产性开支就将近120多万元,现在仅需30多万元,每年节支近100万元。

  二是实行计划外开支集中讨论制。生产性计划外开支由经管部门收集,非生产性计划外开支由财务部门收集,每月由领导班子集中讨论一次。既增强了监督效果,又较好地发扬了民主作风。同时,使场长在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处理大事。

  三是变废为宝,增加收入。过去农场制胶厂的废水胶都是由胶厂卖给私人加工,今年农场变为自己加工,仅此一项一年就增加收入25万元。

  四是统一采购,节约开支。农场浓缩乳胶的包装桶改为由农场统一采购,仅此一项从去年9月至今年10月就节约开支32万元。

  五是在胶厂改进技术,降低物耗。目标主要放在回收率和制成率的提高上,仅此一项又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

  俗话说,滴水成河,聚少成多。陈列英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新举措,完善经营,抓好内控,每年为农场多创收近300万元。预计今年全场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创历史最高记录。

  团结务实稳人心———陈列英深深懂得人的创造力是非常大的,如何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是一个农场振兴的关键。

  红华农场广大干部职工认为,还有比经济增长更为可贵的变化是,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来源于陈列英实行“切块管理,分级承包,目标分解、各负其责”的经营管理模式。

  场领导切块管理工作,分场和生产队逐级承包,全年任务分解到月到岗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以效益论英雄,以任务保职务。

  比如医院,按照职代会通过的经营方案,一年包干240万元医疗费用,那么这240万元就由分管场领导和医院院长去管了,在职工医疗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场长不再过问。还有机关干部的差旅费,按照各个部门的业务量,平均是每个月每人220元,这钱也不用找场长批了,由该部门的科长管就行了。

  这一新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杜绝了人浮于事,无所事事的弊端。

  工会主席何修山说“我在这个场的领导班子里,已经10年了,心情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舒畅过,现在就是干到累死都心甘情愿。”何主席的一句话表达了班子成员,对陈列英团结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赞许。

  红华糖厂退休干部郑茂松说:“我从广州回来看到农场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过去来农场机关找人办事,难啊!记得2002年的时候,上班时间很多科室的门都是锁着的,干部都去喝茶了,下面胶工辛辛苦苦割完胶,跑三、四十公里的路,来这里办事却找不到人,您说有多苦呀。”

  红华分场场长苏雄光说:“以前我们给橡胶施化肥,肥料分给职工后,都要叫保安、派出所干警到林段去监督,跟看劳改犯似的,怕职工偷肥料,1995年抱堂队的队长就曾经偷卖化肥一吨多。而现在不但不用我们去监督施肥,胶工自己都掏钱买肥料给胶树施肥。”

  胶工方颂说“过去一下雨,我们工人就高兴了,可以好好休息,胶树干了也不管(橡胶树身湿时不能割胶),队长叫了,还要拖好久才去。现在不一样了,雨一停我们自己就主动找队长,问我的胶树干了,要去割胶行不?还有,过去凌晨起来割胶,都要队长挨家挨护去叫,现在都是自己买个小闹钟,早早就起来去割了。因为实行了胶园长期承包,取消定产计划指标按实产定酬的分配制度后,我们一称胶水就知道自己有多少收入了,队干部想弄虚作假也不能了,使得我们职工明明白白、干部清清白白,所以我们一门心思想方设法增加肥料、提高技术多产胶。”

  组织科长邓秀安说:“现在干部的作风转变非常大,不但上班正常,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也增强了,每周机关干部至少保证三天的上午是在基层抓干胶生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不太适应,但看到陈场长“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都不休息,在生产队抓生产,所以我们再也没有理由偷懒了。”

  勤政为民办实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陈列英始终将民生、民情、民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在南田农场,陈列英有一次到红星分场去走访职工,当他了解到这个分场的多个生产队一直未通电,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时,他的心隐隐作疼。回去后,他立即与班子研究,在农场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了5万元资金,同时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最终解决了这几个队的用电问题。职工群众高兴地说,我们终于看到“光明”了。

  南田是垦区职工自营经济较发达的单位之一,但是,由于条件不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在多次下队调研时,陈列英深切地感觉到,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解决,将加大贫富两极分化,影响大局稳定。

  为此,他提议在全场范围内以各级党组织为单位,由领导干部带头,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

  他的“穷亲”是丰收队的黎族女职工苏英兰,他拿出自己的400元工资,又为她担保贷款3000元,扶持苏英兰上酿酒、养猪和种芒果三个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穷亲”终于脱了贫。据统计,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扶贫解困活动后,到2002年,该场贫困户已从1998年的310户减少到93户。

  陈列英在红华农场为职工办的实事好事更是不胜枚举,投资100多万元解决了农场中学教师住房紧张、生活用水困难等问题;投资375万元,新建和改造职工住房共计7831平方米;投资60万元,兴建一个占地面积28亩的生态公园……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是陈场长会再次被调走。”老干部汤复华一语道出了红华农场干部职工的心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