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南京不能承受一篇小小说之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11:32 新京报 | ||||||||
作者:沸腾 《小小说月刊》今年22期发表了南京作家雅兰的小小说《南京呆B》,以南京的“市骂”作为题目的做法引起了轩然大波。11月5日,南京某报发表报道《南京人真那么丑陋吗?》并组织市民讨论,“捍卫南京形象”和“南京人该自省”两种声音针锋相对。于是,“文学是否抹黑城市”的问题再次被推上了争论前台。
“文学抹黑城市”之类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作家的老问题,在上个世纪60年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前的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一概变成了毒草;作品中的任何不经意之处,都可能变成影射什么形象的罪过。历史已经证明,这一切都是荒唐之举。 历史的车轮又碾过了几十年,中国的政治民主和社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文学抹黑城市”的问题还占据着那么多南京人的心灵。这是让我感到惊讶的事情。 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即使是完全的虚构,也毫无疑问是对现实的折射。小小说《南京呆B》是对南京脏话的真实反映,对这些脏话,很多人平时都习以为常,似乎没有感到南京的形象已经受损,为什么到了小说里,就给南京的形象抹了黑呢? 那些认为《南京呆B》给南京抹了黑的人,除了存在一些落伍的政治和文学观念外,还存在一个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文学作品,既可以针砭时弊,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又可以提供娱乐,引导人们消遣时间。一篇小小说,对市民的脏话进行了揭露和批评,能够给南京人抹什么黑呢?如果脏话只是南京的一个小瑕疵,那么,南京的整体形象仍然是美好的。 批评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文学作品历来都有,不但没有影响这个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反而推动了它们的不断完善和进步。19世纪法国作家写有《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不但没有把巴黎击倒,反而帮助巴黎成为世界之都。20世纪中国作家柏杨写了《丑陋的中国人》,不但没有让中国人趴下,反而帮助中国人变成了东方巨人。近几年来,中国青年作家写了《成都粉子》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也同样没有让成都趴下,反而让成都更加显示出西南大都会的迷人魅力。 一篇《南京呆B》怎么就让南京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呢?著名古都的南京,难道就不能承受一篇小小说之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