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大学校长看“教育产业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04:57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在中国,“教育产业化”是颇为奇特的五个字,有人追捧,有人咒骂;有人全盘否定,有人奉为圭臬。最近,2004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举行,在这些亚洲著名高等学府的负责人眼中,“教育产业化”又是什么样子?
“教育产业化?我没听过” “我不赞同‘教育产业化’。”日本亚细亚大学国际交流委员长容应萸开门见山地说。 容应萸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曾侄孙女,深谙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她说:“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人才!” 高丽大学是一所在韩国高校中排名第三的著名私立学府,这个学校的副校长表时烈听了翻译的话以后,想了很久,然后犹犹豫豫地说:“教育产业化?我没听过。我不懂这个概念。” 在国内一些学校校长看来,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投资应该产生利润,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成为一项赚钱的行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卢耀群对此表示,真正世界一流的大学,不应该是充满商业气息的。他强调说:“毕竟,大学首先是培养人才、孕育思想和创造发明的机构。” “教育”与“产业”要分开 也有一些大学校长认同教育产业化,不过他们表示:教育产业化中的“教育”与“产业”要分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林文钦说,新加坡要想成为整个区域的枢纽,“教育产业化”是其中一项战略。他解释说,新加坡的教育产业化,就是吸引外籍学生到新加坡来读书,“这样可以增加国家收入,就像旅游业一样。” 不过,林文钦告诉记者,在新加坡,“教育产业化”是由另外一个政府部门———贸工部去推动的,跟教育部门没关系。教育部门要做的,是培养人才、创立顶尖的世界级大学。 林文钦说,新加坡政府对教育与教育产业化都鼓励,但是分得很清楚,“如果两个混在一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不能一边教学,一边做生意” 在中国,“教育产业化”在大学的典型体现,就是“校办企业”“教授公司”的出现。不少大学都出现过教授兼职做老板而无心教学、科研的现象,一所高校还因此发生过“博士生炒导师”事件。 “新加坡南洋大学开公司吗?”面对记者这个问题,林文钦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同时又说,在新加坡,教授是不能兼职的,也就是说:不能一边教学、研究,一边做生意。 他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开公司时,大学给他们“无薪假”,如果创业成功,教授可以离开学校。如果失败,教授可以回来继续搞教学、科研。林文钦坦言,教授创业并不容易,在美国的大学也一样,成功的例子不多。他认为高校科研工作应该跟大企业合作,这样比学校自己开公司更容易成功。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