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存在五大饮食误区 吃油不能超两勺(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14:33 新华网 | ||||||||||||||
他们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专家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强调,中国民众存在五大饮食“误区”,科学引导食物消费刻不容缓。这些饮食“误区”包括: ——在烹饪过程中强调口味,油多盐多。每人平均每天摄入三十至五十克油,许多居民家直接用五升装油桶往锅里倒油,往往一倒就过量。三口之家一个月能吃一桶油五升的家庭不在少数。 ——城乡居民普遍比较注意饮食营养,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肉。但是大部分家庭蔬菜烹饪以炒菜为主,炒菜比炖菜费油。如西红柿炒鸡蛋,一般用油五十克;素炒菜花,炒洋葱,炒青椒用油也要约五十克。许多人认为吃荤油不好,多吃素油没关系。 ——尽管中餐比西餐的蔬菜摄入量多,但是饭店和食堂炒菜用油也多,吃完菜、盘底都是油这是中餐的一个弊病。北方居民“口重”,吃盐较多,有的甚至每天高达十三到十五克。 ——美式快餐的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被营养学界称为“垃圾食品”、“能量炸弹”,尤其是因为其有成瘾性、对少年儿童饮食习惯造成不良影响,而大部分家长对此不以为然。 ——居民饮食结构“西化”,食品消费需求发生变化,肉类消费剧增,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居民的肉食消费量达到人均四十六公斤,已超过韩国和日本。 两位专家呼吁:政府应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要在坚持传统膳食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国情进一步调整、优化食物结构。而饮食“误区”不扫,“文明病”难除。 两位专家指出,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膳食与营养学的哲学内涵,“审因施食、辨证用膳”,坚持食物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同时关注食品的慢性安全,研究不平衡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尽快为国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最佳膳食谱。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九日电(记者 曾利明)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今天表示,中国将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公众营养。 他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专家研讨会上称,政府将通过合理膳食、食物强化和添加营养补充剂等三条途径改善民众的营养状况。 于小冬指出,合理膳食应该作为营养摄入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受到理念和知识、饮食习惯等主观因素和经济条件、膳食结构和食物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他说,由于未采取普遍的营养干预,中国城市中畜肉类和油脂类食物消费过多,脂肪供能比过高,达到百分之三十五,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百分之四十七,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百分之五十五到六十五的合理区间;从一九九二年到二00二年,农村居民谷类食物消费量从五百九十三点八克降到四百七十一点五克,下降幅度为百分之二十点六。虽然目前农村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为百分之六十一,大致处于合理区间的中段,但是如果这种下降趋势不变,不用太久也会重蹈城市的覆辙。 此外,中国谷类食物消费中,米、面之外的其它谷类和薯类消费比例偏低,而且仍在较快下降;豆类和奶类(尽管增长幅度较大)制品的消费量过低;食盐摄入过多。 作为营养学教授于小冬为此开出的“药方”是:大力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食品工业升级改造,全面提高食物供给的质量。 他透露,作为营养摄取的重要补充渠道,食物强化将本着安全、方便、经济、广谱的原则,首先在面粉、大米及其制品、食用油、盐、酱油及婴幼儿辅助食品(分年龄段)添加维生素、叶酸、碘、铁、锌等营养成分。营养素补充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植物化学提取物,则作为前两种营养摄取方式的重要补充。 据知,通过强化食品改善营养已经在中国西部地区试点取得初步成果:强化面粉消费量增加,微营养素摄入量全面提高;维生素A缺乏率下降了十一百分点;营养性贫血状况明显好转;锌缺乏有所改善。(责任编辑:翁伟庆)(来源: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