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奇女—— 踏足地球“三极”的女探险家李乐诗博士(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3:39 重庆晨报 | ||||||||||
李乐诗用自己8赴北极、5登南极、3攀珠峰所摄照片,辅以生动的语言为听众们讲述地球、环境、人类三者间的关系。 会后,记者专访了这位奇女。 让人人都有环保意识 记者(以下简称记):除了一个一个城市、一个一个校园地宣传环保,你希望怎样更好地传承环保意识给下一代? 李乐诗(以下简称李):教育是最重要的,国家在教育方面可以做得更完善,如在学科中加入环保这个课程。其次,家长多了解一些外国的环保工作,将别人的经验举一反三,做一个好的“教材”教给孩子,这样使人人都有环保意识。 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征服自然最终将被自然征服,破坏环境就是破坏自己的今天和未来,尊重自然,了解自然,天人合一,才是人类真正的前途。这是我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三极宣言”。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它并且去实践。 记:你多次亲自到三极,如果仅仅是科普上的需要,有没有这个必要,这是一种爱好吗? 李:因为极地的气温每个月都不一样,每一个点也不一样,如南极的11月和12月,虽然都有20多天刮大风,但两月的气温差和天气就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是那个月去,我就拍不到实际情况,学生就无法了解。同时也为了记录更多的东西。 极地探险闹笑话 记:极地探险有没有难忘的记忆?你怎么看探险和生命的关系? 李:极地最冷有多冷?零下90度。打个比方,一解手就立刻变成冰。刮起的风大到10级,可以把人吹跑,我们的科考人员都利用一种叫“冰拐”的工具保护自己,冰拐可以深入到雪地中,使人不被风吹跑。 有一次我经过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方前住北极,在一个地方小解时,听见冰层在“滋滋”作响,吓得我赶紧跳开,当地人看着我就笑了起来。告诉我在北极圈,到一个地方要学会拿棍子敲等方法测量冰层的厚度,并告诉我“滋滋”的响声只是冰遇到热尿的反应,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此时我脚下的冰层有一米多厚,绝对不会裂开。 探险已经几乎不存在,因为现在地球上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已经不多,科考人员到这些险地,一般都有探险队员带路。而且科考准备工作一般在一年以上,并对当地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所以科考并不危险。 对于没有准备就探险而丧失生命的人,我表示遗憾,同时也不倡导这样的做法。 倡导“白色力量” 记:为什么提出“白色力量”? 李:一次我和一些科学家在“极地号”船上,看到船上条件很差,很多科学家晕船。我想为什么这么辛苦,科学家还要到南极。后来才悟出,是那白色力量吸引着科学家们来研究。 我把地球分为黑、红、绿、黄、蓝和白这6种颜色,人类首先发现黑色的矿产,但因为矿产出现了红色的战争,战争毁灭了绿树,使土地变成黄色,地球气温上升,海洋变暖后,北冰洋和南极白色的冰雪融化,污染物再通过鱼等物质进入人体。科学家寻找的就是污染的根源。 这就像一个链条,人要依赖地球,地球同样也需要人类来保护,所以我提出保护地球的“白色力量”。我更希望由中国人第一个向全世界提出“白色力量”。 记:你还准备到三极吗? 李:只要身体允许还准备去。但“白色力量”我将进行到底。 作为第一个踏足三极的女探险家,李乐诗在从事探险事业的同时,更关注教育,她想把“尊重自然,了解自然”的三极宣言传教给所有的人。 也正是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李乐诗带着从极地拍回来的珍贵照片,为中国30多万公众和大中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而她提出的关注环保的“白色力量”,也正引起更多国人的认同。 昨天,李乐诗应邀来到市科协会议室作“极地宣言”科普报告。 步行三小时只为见偶像 年近70的攀枝花矿务局退休工人蔡宝林,10天前就从四川德阳来到重庆听报告会。 为了练就李乐诗般的毅力,见上偶像一面,昨天早上6点钟,他便起床,并沿着沙坪坝到江北到科协大厦的公路步行三小时来到报告会现场。 记者成了“追星族” 报告会上午11点结束,李博士在答完记者提问后,一位中学生读物杂志社年轻女编辑跑上前去与李博士来了一次“深情抱拥”。 随后,其它媒体的记者们也纷纷索要李博士签名。 本版文字均由本报记者史永庆实习生任明勇采写 核心观点 “尊重自然,了解自然,天人合一,才是人类真正的前途。” “就像一个链条,人要依赖地球,地球同样也需要人类来保护,所以我提出保护地球的‘白色力量’。我更希望由中国人第一个向全世界提出‘白色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