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有感于丁教授的三个“不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9:1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扬子晚报》11月9日报道,日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在回答同学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时,他一连说了三个“不知道”!这让在场的同学颇感意外,但丁教授的简短而朴实的回答仍然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我以为,丁肇中教授作为在高能实验物理、粒子物理等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敢于当众表示“不知道”,这也正应了那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曾说过: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因此,丁肇中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仅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反而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反观时下的学术界,尽管人们经常呼吁治学应严肃、认真、负责,应实事求是,可总有一些对此置若罔闻的急功近利者。自欺欺人、不负责任且不说,更有甚者,肆意“劫掠”他人劳动成果,还以“突破”、“创见”自诩。一段时间以来,屡屡发生的科学丑闻乃至学术腐败让人心惊,从剽窃论文到虚假浮夸,从“钱权交易”出卖学术尊严到“掺沙注水”徇私舞弊,无奇不有。这不仅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贻误人才培养,而且损害了学术界整体的学术声誉。无疑,这些和丁教授的“不知道”作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报道中,记者注意到,丁肇中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据了解,这位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常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然而,正是“不知道”激起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人类解开了很多“不知道”。

  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表现了一位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种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姿态,反映了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应当说,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一个人要做到无所不知,如今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实中那些自诩为无所不知的专家,其学识、品质就值得怀疑。我想,如果有人无所不知,那么科学研究也就没有必要进行了,因为科研的目标就是探索未知。

  学术研究本是为追求真理,容不得半点虚假,最基本的态度是诚实。事实上,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应该虚怀若谷。作为教授、学者,不仅可以对某些事说“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这样才不至于自欺欺人、误人子弟,其形象才更加可亲可敬。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