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测谎专家称测谎仪认知有四误区 准确测谎达98%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15:12 法制晚报

  测谎仪通过皮肤电阻、呼吸和血压记录被测试人内心变化。“测谎神探”称在参与的900多起案件中测谎准确率高达九成八

  “测谎”是美国人基勒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逐渐运用到刑事侦查科学中。

  测谎仪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小的白色机器,几根连接手部、胸部的导线,这样一个
小机器能让所有的谎言一攻即破?为此记者专访了被媒体誉为“测谎神探”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武伯欣教授。

  什么是测谎仪

  刚一说到测谎仪,武教授显得很无奈。他说,过去长时间被人们称之为测谎仪的仪器,其实是错译、错传、错用。英文polygraph,准确的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这项技术的科学称谓,应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就是涉案人,如果没有就是无辜者。“测谎仪”主要是通过皮肤电阻、呼吸和血压真实记录测试人当时的内心变化。

  “测谎”只是民间的俗称,不是科学称谓。更不是检测口供的真假,该技术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在犯罪嫌疑人之中找出真正的凶手。

  比如投毒案、目击者、知情人都会听说是中的什么毒,但毒的来源、投放地点的先后只有真正的疑犯知道,在测试到具体问题时,知情者就不会有反应。

  准确率达到98%

  武教授说,做过特殊事件的人,在人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可能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说,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以及拐卖人口等特殊的事件恐怕终生都不会忘的。

  所以对心理痕迹,其活动通过这种心理测试仪,能够给放大出来,能够很准确地记录下来。排除无辜,为侦查人员锁定涉案人,并提供重要的犯罪心理鉴定参考线索,这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独到之处。

  武伯欣说,对于技术的成败,基本可以认为人占7分,仪器只占3分。

  “测真虽然表现在测试生理反应,但这种生理反应是由心理反应带出的。”他说,因此,测真技术的成功,主测人是关键。

  因为这项技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系统,即指案件所有外显的东西要靠人来分析把握,没有对案件中犯罪心理动态的分析,就不可能拟订出科学的测试题,也就不可能实施准确的仪器检测,这些步骤可以说是相互衔接,相互依赖,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

  从1992年武伯欣接手第一起案件至今,已参与了900多起案件的侦破,有11000多人接受过测试,就无辜和涉案人的区分,准确率达到98%。

  四大认知误区

  测谎仪专门用来“测谎”

  人在说谎时的心理变化必然引起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皮肤电、脉搏、血压、呼吸等的变化),它们一般只受植物神经系统的制约而不受大脑意识的控制,通过测谎仪测定这些生理参数的变化就可以分析心理变化,从而判断是“真实”还是“谎言”。“测谎其实测的是心理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参数变化,而不是‘谎言’本身。”

  说谎后心慌才导致露馅

  一般人总认为“测谎”的依据必定是受测者(尤其是嫌疑人)在因违背良心的“不安”(罪恶感)、“恐惧”以及对谎言被揭穿后可能受处罚的“忧虑”等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状态下产生的心理反应。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多道心理测试所真正依据的是受测者内心对某些事物(如犯罪过程、犯罪情节、现场情况、受害人情况等)的“关心”(concern)程度而表现于生理上的反应。有的甚至是以对该事物的“知”与“不知”作为判断的依据。

  因此,真正足以影响测试结果的是案件的性质、案情资料是否充足等因素,至于受测者是否奸诈、说谎成性或天性胆小(只要没有经过反测试训练),则不致影响测试结果。

  测谎仪能够完全测出“谎话”

  只要说了假话,测谎仪就一定能发现吗?武伯欣笑了笑说,不能说所有的谎言都能够攻破,应该说,在已经确定的嫌疑人范围内,基本上通过犯罪心理的这种测试,能够把他找出来。其实测谎仪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测谎仪能否发挥正常的作用,跟测试的外部环境、被测试者个体状态、测试师的水平以及问题的设计都密切相关。“有的测试也会因为条件不够,最终一无所获。”

  另一方面,测谎仪测试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的依据,并不能直接下结论。

  使用测谎仪会损害人体健康

  在人身上套上各种感应器,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呢?对此,专家认为,由于测谎仪只是探测被测试者呼吸频率、皮肤电阻和心率血压等的变化,并不会对被测试者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相关链接

  什么是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特殊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当中,或者发生之后,也包括在测试的这个环节上,人的系统的心理活动都会有其特定反应。那么实时同步地把这些反应记录下来,就可以进行分析判断。

  心理痕迹应该包括特定的记忆、特定的意志过程,言语、思维过程,情绪过程,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复杂的形式和内容。

  相关资料

  武伯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特聘教授,深圳市人民警察学校特聘教授。主要论著有《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与犯罪》、《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测谎”技术研究。

  1995年,他总结出在实案中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六大阶段技术,该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和民事案件的审理中。在他本人的直接协助下,一共进行了1万多次的测谎,成功地协助破获了数百起疑难大案及十多年的积案。媒体送给他一个称号———“测谎神探”。 (本版撰文/记者 洪雪)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