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昨晚6时许,记者在闵行一户人家见证动人一幕—— 分别半世纪 兄弟喜团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3日14:14 新民晚报
昨晚6时许,记者在闵行一户人家见证动人一幕——分别半世纪
  这几天夜上海已颇有些寒意。昨晚,在闵行区莘松路一户人家的客厅里,却是笑语声声,温暖如春。气质稳重的陈大护和性情内向的陈大社紧紧握住屋主杨继顺的手,用带有安徽口音的普通话激动地说:“兄弟啊,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家境贫困被送养

  事情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杨继顺本名陈大顺。当时在安徽铜陵,陈家共有6个兄弟,杨继顺排行老三。由于家境贫困,老三从出生起,就经常被送到别家寄养。1957年,父母正式将他送给一户姓杨的人家。

  1959年,杨家从安徽搬迁至上海莘庄。随他们而来的还有杨家一位远房长辈,名叫杨厚才。当时年纪尚小的杨继顺见过杨厚才几面。不久后,杨厚才搬至彭浦新村一带。

  养父母从未告诉杨继顺他的真实身世,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二老相继去世。而杨继顺在莘庄安了家。

  “我就是想看看他”

  像许多上海人一样,杨继顺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远在安徽铜陵,有整整一大家子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他。每每到了春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总会说起远在上海的这个兄弟。

  上世纪60年代,陈家老大陈大护在铜陵一个机关单位工作,巧的是,杨厚才妻子的一个姊妹也在这里工作,根据她提供的点滴线索,1969年,陈大护带着父亲来到上海,寻找杨继顺。

  “我就是想看看他。”陈大护的父亲喃喃地说。于是,他们开始大海捞针。他们来到外地人聚集比较多的地方,抓到人就问:你是否认识从安徽铜陵来的人。当好不容易找到铜陵人,再追问是否认识姓杨的人。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杨五一”和“杨胖子”

  从上世纪60年代到今年,陈家从未放弃过寻找杨继顺的念头。他们几个兄弟经常利用到上海出差的机会,继续寻找他。老大陈大护更是多次与杨厚才妻子的姊妹聊天,希望得到更多关于兄弟的线索。今年10月的一天,陈大护听闻杨厚才回到安徽老家,于是登门拜访。

  杨厚才依稀记得当年杨继顺跟随养父母,住在闵行区莘庄附近。然而,他当时却无法说出杨继顺的具体姓名,只知其养父叫杨寿先。10月19日,陈大护和老四陈大社动身到上海,包租了一辆出租车,开始集中精力在莘庄附近寻找兄弟。

  他们想到寻求当地派出所的帮助。陈大护试用了好几个兄弟可能使用的名字,最后用了“杨五一”这个小名,但还是查无此人。根据杨厚才提供的线索,杨继顺的养母以前曾被别人称为“杨胖子”,于是他们走街串巷,看到年纪大的老人就问:是否认识“杨胖子”?但还是没有眉目。

  “杨继顺”找到啦

  毫无收获的兄弟俩只能回安徽老家。这时柳暗花明。杨厚才通过多种方式,打听到了“杨继顺”这个具体的名字,立即致电安徽的兄弟俩。11月3日,两人再次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在市区找了个小旅馆,白天在莘庄找兄弟。

  有了兄弟的名字,他们腰板硬了许多。他们走访了不少居委会,并留下手机号码。在上海的几天里,他们的电话响过好几次,但不是这个“杨继顺”籍贯是浙江,就是那个“杨继顺”父母兄弟满堂。

  11月8日,陈大护的手机响了,是闵行区西街居委会打来的:“你要找的‘杨继顺’就在我身边,你跟他说话吧!”握着电话,陈大护闷住了,千言万语他只说了一句:“大顺,可找到你了!”

  【记者手记】

  近半个世纪未谋面,今朝终于了却夙愿。陈家兄弟在感慨寻亲成功的同时,一再向记者表示:上海人真的很热情!面对他们一次次的询问,没有人厌烦,很多好心人都热心奔走,帮他们寻找兄弟。最生动的两个细节是,有位中年男子听说陈家兄弟的故事,一路骑着助动车,帮他们问了好多人家;锦江出租公司的吴师傅更是陪伴兄弟俩好几天,帮忙寻人。更让他们感动的是,不少居委会耐心细致地工作,正因为他们的不厌其烦,陈家兄弟才能如此迅速地团圆。

  本报记者李玮

  陈大护(右一)、陈大社(左一)与杨继顺兄弟相聚记者楼文彪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