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造和谐之美———构建和谐社会廊坊探索系列报道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11:35 河北日报

  如果不是亲身感受,你很难将一个市区人口仅有40万的北方小城,和如此众多的荣誉画上等号———

  1989年建市至今,廊坊已获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首届全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并成为全国惟一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中等城市。

  京津走廊上的这颗“明珠”,缘何如此璀璨?廊坊市领导的回答是,他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带来的初步成果。

  作为首都的一面“城墙”,尤其需要和谐发展;廊坊要在环京津战略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以大和谐谋求大发展

  “建设‘和谐廊坊’,绝不是哪一届班子、哪一个人的先知先觉,而是广大干部在谋求更快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理念。”这是采访中,该市市委书记吴显国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廊坊西距北京40公里,东距天津60公里,位置得天独厚。然而,也正是由于被京津所环抱,建市之初,廊坊就面临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巨大压力———

  京津人才、技术密集,对项目和资金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廊坊居于其间,弄不好可能“大树底下不长草”;特殊的区位,决定了廊坊肩负着为京津保平安、保稳定的重任,发展不能逞一时之快;再兼“地上基本无山水、地下基本无资源”的自然现状,如果不另辟蹊径,发展将举步维艰。

  如何扬长避短、顺势崛起?冷静分析优势劣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不与京津比高楼大厦,要比草绿花红、空气清新”,并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化、宁静”五大工程,先后建成了“一环、两园、六个广场、八十个游园”等一批城市绿化精品,形成了集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环城精品圈和生态景观,全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10天,被誉为“京都后花园”。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信息产业部第45、39、53研究所,天线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所相继落户,吸引了汉王软件、神威药业、亚星数码科技园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廊坊人,实实在在地品尝到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甜头。

  但是,就像全省和全国一样,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廊坊人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许多不和谐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差别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明显,人们的不满情绪上升;有的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社会治安混乱,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科技、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不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不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势必会削弱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效果。”该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欣介绍说,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来审视廊坊,市委、市政府的视野豁然开朗: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已体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廊坊要在环京津战略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以大和谐谋求大发展,以大发展促进大和谐。至此,建设和谐廊坊作为一种执政理念,由自发上升为自觉。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设和谐廊坊成为干部群众的共同目标

  说起来你们也许不相信,我在班子内部惟一的一次红脸,就是因为一张对开报纸大小的证书。11月8日,市委书记吴显国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这个细节。

  这张特殊的证书就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书。在历时1年多的认证过程中,廊坊共有367个部门、3万多人参与其中,仅市级财政就拨出专款1000万元。大家当时就问,花这么多钱、费这么大事换一张证书,值吗?我说,值,因为这就像给咱廊坊的生态环境上了一份终身保险,可以让子子孙孙没有后顾之忧。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吴显国对此记忆犹新。

  只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即使花一些代价,也要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宁肯不要政绩,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为廊坊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这是廊坊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确立的新的发展观和执政理念。基于此,他们坚持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仅两年来就有30多个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被拒之门外,其中最近被拒的一个化工项目总投资达7亿元人民币。

  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许多地方解而不决的难题。廊坊独辟蹊径,让管钱的人管花钱的事,规定市县(市、区)两级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县(市、区)长同时分管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左手的钱交给右手花,确保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仅教育一项,全市10年来就投入10多亿元,高中普及率达到61%,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有的基层七站八所干部素质较低,对群众生冷硬黑,吃拿卡要,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导致群众上访。廊坊坚持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基层,并通过树立典型、学习培训,引导他们用民主的、法律的手段,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和谐廊坊有了和谐之基。

  稳定是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廊坊坚持从消除影响稳定的因素入手抓稳定。比如在全省首家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率先全面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此同时,扶持建立了22个生产自救基地,使全市历年累计出现的2.1万名下岗职工,有1.9万名实现了再就业。

  和谐出安宁,和谐促发展。近几年,与北京有116条道路相连的廊坊,进京上访数量在全省一直是最少的,跨入了全国信访工作先进行列;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连续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居全省首位。

  倾力打造和谐廊坊的城市名片,廊坊力争成为环京津、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11月10日,香河第一城,令世人瞩目的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地区的金融、银行业代表汇聚一堂,就世界金融走势指点江山。从此,廊坊成为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

  此前的8月,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也把廊坊定为永久会址,再加上已承办了数届的河北省5·18经贸洽谈会、中国(廊坊)农产品国际交易会等,廊坊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会展乐土。

  会展经济是绿色经济、人文经济的指向标,它在廊坊的兴起有力地说明,和谐廊坊的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良好的效益。市长王爱民自豪地说。

  诚哉斯言!穿行在廊坊市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了

  一座生态环保城。满目青翠的双环城市绿化带、平均500米一座的城市游园、各具特色的中心广场……75项绿化工程、30多亿元环保资金投入,使廊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10天。

  一座科技教育城。30多家科研院所入驻,40多所高等院校汇聚,1.7万名域外人才栖枝……目前,廊坊人才密度已达到11%,为全省第一;市区每4人就有1名大学生。2003年,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更是达到53%,居全省前列。

  一座会展旅游城。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奖和颁奖仪式、戴维斯杯网球赛、新丝绸之路模特大赛……每年有近500项大型文体经贸活动在廊坊举办,接待中外来宾近百万人次。受益于此,1997年以来,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已突破5亿元……

  和谐是生产力,和谐是财富源。以和谐为城市名片,廊坊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以来,先后有4个投资10亿美元的项目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前10个月,全市财政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0.1%和28.9%,GDP全年增速预计达到13%,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1年11月2日,江泽民同志到廊坊考察时曾发出小廊坊,大变化的赞叹。如今,通过建设和谐廊坊,京津走廊上的这颗明珠,正向环京津、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阔步迈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