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电荒引出的“正面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17:42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通讯员 梁正武报道

  全国大规模缺电的阴霾压在人们心头已有多时,一些缺电大省特别是沿海一带可谓叫苦不迭。一方面,电力部门在对 电网运行安全绞尽脑汁之时,还得为这样那样的应急方案忙前忙后。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因拉闸限电而停工停产之时,不得不 在“摸黑”中为经济损失而心痛。

  当缺电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时,一切埋怨和指责都显得义正辞严,但是,真正理智的做法是寻求缺电问题的解决 之道。可喜的是,电荒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思考,继而出台了一些科学举措。事实证明,这此举措已产生了正面效应 。真可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电荒是电源结构调整的“助力器”

  众所周知,本轮电力短缺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构性缺电。由于受枯水期和电煤紧缺的影响,我国的 水电与火电难以做到互济,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电力供应还要“靠天吃饭”。近两年大规划的电荒已经为失衡的电源结构敲 响了警钟,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从今年以来出台的一些政策中,不难看出这种变化。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7月下旬,中国政府批准在严重缺电的广东、浙江两省各建一座核电站,安装总共4个100万 千瓦级的核反应堆机组。另有消息,目前我国共有核电站6座,9台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2台在建,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 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核电比例,发达国家核电比例达到16%。从2004年起,国家将每年建设2座百万千瓦级的核 电站,到2020年,我国核电容量将从已建和在建的870万千瓦增至3600万千瓦,比例从2.3%增至4%。

  另一则新华社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对风力发电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 收的优惠政策。按照新的税收政策,我国风电电价平均将降0.05-0.06元,新建风电场电价有望降至0.50元/千 瓦时以下,这将会对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化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原因是,风力发电投入大、成本高,每千瓦装机容量投资成本近 万元左右,发电成本每千瓦时0.6-0.9元,使得风力发电难以与常规电力(煤电、水电)相竞争,发展缓慢。

  国家痛下决心加快核电和鼓励风电建设,无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电力供应的长远考虑,都是迫在眉睫的理智 之策。火电与水电可供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可能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不能长久依赖。就拿火电来说,目前我 国煤炭储量虽未到“弹尽粮绝”的地步,但火电厂的“煤荒”警报一刻也未解除过。当煤炭和水电资源的利用达到底线之时, 发电能力也就达到了底线,建再多的水电站和火电厂也只是掩耳盗玲、无米之炊。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仍在日益加大,如果风电 、核电之类可替代电源又没充分利用和发展起来,那将拿什么来应对电荒?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换言之,中国是对能源信赖性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家发改委专家指出,目前我国面临 着常规能源资源约束、过分依赖煤炭、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我国未来能源结构政策的基本方略是“煤为基础, 多元发展”。如果不维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一次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二次能源结构,特 别是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清洁性”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能源危机提前到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电荒是全社会节能机制形成的“催化剂”

  在备受电荒之苦后,上海、南京等城市对用电开始变得理性起来。上海市决定气温在摄氏35度以上时一律关闭景观 灯。继而,上海决定在2年内将景观灯全部换成节能灯。电荒高峰时,南京也作出了关景观灯的决策。同时,江苏省政府带头 对空调等非生产用电作了明文规定,比如气温达不到多少度不准开空调,空调使用时要在衡温摄氏25度基础上普遍调高1度 。等等。

  此类举措和做法,与我们不缺电时期的用电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不缺电或电力过剩时期,我们用电显得多么的 “理直气壮”——电是商品,我用电我付钱,你管我怎么用?再说,供电部门不仅乐意,还千方百计搞增供扩销,鼓励多用电 。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偏重于“电是商品”,对于这种商品的有限性欠缺长远的考虑。也就是说,在资源能满足我们需求 时,我们骨子里的节能意识并没有形成。

  在节能上,虽然我们年年都在开展“节能周”,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的多,宣传节能意义的多,提倡 节能的多,但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规范和约束。事实上,节能如没有标准约束,如犯罪没有法律约束一样,依赖“革 命靠自觉”显然是不够的。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虽然是“被逼无奈”的应急之策,但它使节能从一种“道德提倡”转换成 了一种“行为约束”。这些作法在缺电时期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上海仅观景灯节能上一个月就节约电能40多万千瓦时。 显而易见,在人们的自觉节能意识尚未形成之前,多点“条条框框”来推动和引导,显得相当必要和有效。

  当然,南京、上海此举只是节能机构形成的一个引子和催化剂,要真正形成健全和完善的节能机制来引导全社会的节 能意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拿节电来说,形成这种机制并不是要限制用电,而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避免浪费,发挥电能 最大的利用价值。于是,在电力过剩时期,我们更应该通过这种节能机制的约束,科学、合理地调度电能,把电用好用足,而 不是只一味地注重“增供扩销”把发出的电卖出去。要通过这种手段,尽量避免电力过剩和缺电高峰时期的出现,从而实现全 年供需的平衡和可持续性。毕竟,靠“拉闸限电”、“停三开四”的做法都只是应急之策。

  电荒是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机”

  从10月1日起,湖北省将着手关停153家高能耗企业,另有184家高能耗企业从当日起实行高电价,每千瓦时 加电价0.05元。电荒之后,缺电大省浙江也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除了对一些高能耗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还将遏制新 建高能耗企业。这一决策对于高能耗企业来说,不是件好事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件“痛下决心”之事。众所周知,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政府对高能耗企业持欢迎、鼓励的态度,在用电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政策倾斜。好不容易招商引进的企业 ,突然要限制它的成长,确实“不好下手”。

  今年来,针对经济过热局面,国家推行宏观调控政策,对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调整和明文规定。此 举对国家来说,也是“痛下决心”之策。那么,地方政府为何偏偏拿高能耗企业开刀?站在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主要是高能耗 企业在各地比例严重超标。比如电解铝,全国每年的生产总量几乎可以满足全球的需求。如果不进行控制,不仅因市场的饱和 产生不了长远经济效益,而且对土地、环境等资源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从供用电的角度看,高能耗企业是用电大户,对高能 耗企业特别是效益低下的高能耗企业的限制其实是为其它用户腾出了供电空间,对于缓解电荒来说首当其冲。如此一来,如果 说宏观调控是地方政府向高能耗企业开刀“痛下决心”的理由,那么电荒则为地方政府坚持这个“痛下决心”

  的理由打了一剂强心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