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生命守望者:西藏高原人民军医李素芝(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21:00 中国广播网 | ||||||||||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发; 一抹绿,只有融入森林才不会孤单; 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会受到拥戴。” 这是在雪域高原行医28年的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专业技术少将李素芝,对人生价值的深切感悟。 李素芝以对西藏各族军民的无限热忱,不畏艰难困苦,勇闯高原医学禁区。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5篇,获得国家、军队和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奖20项,主持参与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34项,其中16项创造了世界高原医学领域奇迹,20项属国内首创,34项填补了西藏高原医学的空白。 “生命的价值首先是生” 初夏的上海,阳光明媚。从飞机上俯瞰繁华的大都市,李素芝百感交织。 2001年5月,李素芝应母校第二军医大学之邀,前来介绍他6个月前创造的奇迹——世界首例高海拔地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28年前,李素芝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在附属长海医院刚工作半年,就主动向组织上递交了援藏的申请书。 “你为什么要离开上海,搞医学难道这里条件不比西藏好吗?”当时,不少老师和同学这样问他。几十年后,仍有人这么问他。 上海与西藏,一个是繁华大都市,一个是氧气含量不足内地60%的“地球第三极”,谁都能明白两地的差别。然而,李素芝却认为:“苦地方,险地方,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西藏有那么多医学空白,需要人去填补。我愿去做一个填补者。” 坐在开往西藏边防的大卡车上,狭窄的山路让他心悸不已,途中有时半个车轮悬在路外,万丈悬崖似乎随时要将他们吞没。艰险旅程,使他深深感到边防官兵的不容易。 在边防某团卫生队当军医的日子里,他竭尽全力为官兵和驻地群众服务。他赢得官兵和驻地群众的刮目相看,缘于一次意外手术。 那是一个风雪夜晚,一名战士在国防施工中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李素芝主动请缨,与其他医护人员顶风冒雪,徒步跋涉150多公里赶到连队。经诊断,伤员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由于条件限制,连队领导当即提出向上级医院求救。 “这么远的山路,又是大雪封山,伤员等不及啊!”李素芝站了出来:“等就意味着死,生命的价值首先是生,应该就地实施开颅手术!” “开颅?”听说要在简陋的卫生室进行开颅手术,连队领导连连摇头。 “出了问题我负责。”李素芝大胆操起了手术刀,在用两张桌子拼起的台子上开始了手术…… 上级医院救护组赶到连队时,伤员已经睁开了眼睛。 李素芝的才能在边防刚刚施展,就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的调令。他说边防团更需要他,请求继续留下。不想,上级又发来了第二封、第三封调令…… 转眼28年过去了,李素芝已从一个年轻的军医成长为著名外科专家、西藏军区总医院的院长。 “生命有禁区, 探索无禁地” 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地区,心脏病的发病率为内地的两至三倍,不少患者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有效的疗法就是手术治疗。 然而,在高海拔地区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缺氧将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力增大,血色素增高,是术中一道难以攻破的“屏障”。这种手术国内外都没有先例,国外医学专家曾断言: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实施心脏手术,简直是天方夜谭! 李素芝刚刚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不久,就把这项研究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他自己动手搭建了一个简易动物实验房。为了方便观察实验过程,他把自己的铺盖卷也搬到了动物实验房。 命运之神特别不眷顾这个勇闯医学禁区的年轻人,连续3年,李素芝没有尝到一次成功的滋味。 李素芝自己掏钱购买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有时候连买牙膏的钱都没有,只能用盐巴刷牙。 与他一起申请到西藏工作的妻子郭淑琴没有丝毫怨言。没有电,妻子为他擎烛;没有实验动物,妻子为他奔波去买;吃不上饭,妻子给他端来……妻子用行动鼓励李素芝:你一定能成功。 李素芝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艰难地进行实验,一步步地向成功迈进。他手术实验的动物由最初成活几个小时、一天,延续到了6天时间。但越接近成功,困难也越大,实验室意外的断水断电,使手术后已成活了6天时间的动物死了。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他气得在动物尸体上打了两下:“你怎么这样欺负我……” 一次次的失败与打击,李素芝没有动摇。学习,实验。实验,学习。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李素芝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 成功属于锲而不舍的奋斗者。2000年冬天,经过李素芝20年的不懈努力,高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正式进入临床。 在3700米的高原,谁是第一例手术?他想到了亲戚家的小外孙——6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小患者。 “如果首例手术失败,宁负家人,也不能负其他患者。”李素芝征得家人的同意,把小外孙推向了手术台。进手术室的前一刻,专程赶来的妻子对他说:“人命关天,手术的风险你可要想清楚啊!” “我们都是学医的,医生不把风险留给自己留给谁!”李素芝决心已定。 手术获得成功。为了这一刻,李素芝实验了20年,奋斗了20年。他从漫长的实践过程中领悟了一个真谛:“高原生命有禁区,但为保障生命的探索没有禁地。” 2000年11月10日,一个载入世界医学史册的日子。小外孙手术成功后,李素芝这天为4岁的藏族儿童拉巴次仁做心脏手术,在媒体的关注下,手术再次获得成功。 媒体报道:医学专家关于“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不能进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结论,被李素芝用手术刀打破了。 此后,2001年9月,高原地区首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手术在西藏军区总医院获得成功; 2002年8月,高原地区首例浅低温心脏停跳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在西藏军区总医院获得成功; 2003年3月,高原地区首例肾移植手术在西藏军区总医院获得成功; …… 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在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上创造出来。 随着这一个个医学奇迹的诞生,“高原一把刀”的李素芝也闻名遐迩。 “边防官兵守卫的最高处,就是我攻克高山病的最高点” 西藏高山病发病率高,是对当地军民威胁最大、死亡率最高的常见病、多发病。西藏军区总医院成立以来,一直把防治高山病作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李素芝担任总医院院长后,上任的第三天就带领高山病调研组到驻守在海拔4800米的驻军某部,为官兵们普查身体,调研高山病的发病机理。 李素芝调查发现:“这个边防部队80%的官兵有指甲凹陷、脱发病症,近20%的官兵有心血管和消化、神经系统疾病。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哨所哨长吴鹏的血色素大大高于正常人的指标……” “就在两个月前,副营长王海的妻子从广东前来探亲,因患高山急性肺水肿病故了;3个月前,营部参谋李建华回乡探亲,突发高原心脏病,病逝家中……”官兵们的讲述,让李素芝心如刀绞。 “边防官兵守卫的最高处,就是我攻克高山病的最高点!”从边防回到总医院,李素芝立下了铮铮誓言。 “现在治疗急性高山病有方案,预防也要拿出办法来。有条件要上这个项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李素芝的提议下,军区总医院的高山病防治研究室改为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李素芝语重心长地对研究人员说,中心要名副其实,必须用成果来说话。 缺经验,李素芝派人向全国知名高山病研究专家请教;缺数据,他带着攻关组到冰峰雪岭间采集药物标本,做动物试验。 李素芝到某边防连进行医学调研,听说附近有个老藏医有一种防治高山病的偏方,便雪夜赶往老藏医家。途中他摔下山崖,疼得站不起来,就让人抬着他去…… 在不断的探索中,预防高山病的药物研究有了初步成果。结束了动物实验,正准备进行人体实验时,李素芝在海拔5000多米的藏北高原采集植物标本时患了感冒。高海拔地区患感冒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引发高原肺水肿,甚至导致死亡。 同事们极力劝李素芝回医院治疗,他却说:“快把我们研究的新药拿来,这正是试药的最佳时机。”他成了新药的第一个实验者。 2000年6月,李素芝和同事们研制的预防高山病新药“高原康”胶囊通过了专家鉴定,成为全军高原部队预防和治疗高山病的装备药品。 不久,李素芝又组织研究人员研制成功高红冲剂、花虫胶囊等一系列防治高山病的新药,并编写了一部《高原病学》专著,揭开了高山病神秘的面纱。 西藏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0%-60%,下降到现在的2%-3%,治愈率达到99%以上。驻藏部队连续10年没有一名官兵因高山病死亡。人们都说,李素芝功不可没。责编:洪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