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从赶时髦到全民健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6:13 三秦都市报 |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西安城墙下的环城公园修好了,露天舞场开放了。树多草盛,公园的空气里还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草腥气儿,大部分人衣裳的颜色还没有从黑灰两色里跳将出来。但是,城里最早一拨儿赶时髦的青年却迫不及待地亮相在这简陋的舞场里。 这群赶时髦、爱跳舞的青年人,表情活泛,全然不是那个时代那种木木的神色。套头的紧身毛衣、宽得能遮住脚面的喇叭裤,脚上一双擦得锃亮的方跟皮鞋……时髦的装扮令人
在露天舞场或者公园里树林旁边的一片儿草地上,往往阳光晴朗,他们手夹半根燃着的香烟,当着众人的面,自如地快速地扭动柔韧的腰、胯和臀,腿脚轻盈,步法多变,上肢以近乎夸张的幅度不断摆动。看客越多,他们扭得越欢实。有时候,一两个穿着好看毛衣的女子,羞赧地和他们对跳,或者站在一边捂着嘴哧哧笑。当然,肯定少不了的是一个单卡或者双卡录音机。那节奏感极强的能让人激动起来的迪斯科音乐,就是从那不可思议的匣子里跑出来的。 在娱乐缺乏的年代,跳舞是年轻人的事,是最大的娱乐。逢着这样的时髦青年跳舞,好比有一场精彩的节目,围观是少不了的。大人小孩,男男女女,都站在那儿看稀奇。心里想得却不一样!有的觉着新奇好看,有的思想禁锢得久了,怀着一种鄙夷神气,觉得跳舞的人都有些不正经。但是,人家分明跳得好,人家分明就是很快乐,就又有点心向往之! 这些年轻人正是用迪斯科和交谊舞的方式,拉开了新时代肢体解放和心灵狂欢的序幕! 进入九十年代,这种肢体解放和心灵狂欢的方式逐渐转变为全民健身运动。摄影家胡武功拍摄的照片上,那对并不年轻的舞伴,不知跳了多长时间还不尽兴,下雨了,还继续跳!两把伞不方便,那就共撑一把!他们把跳舞与健身紧紧地联系起来。 2004年11月的一个早晨,建国门外的环城公园露天舞场,“蔷薇蔷薇处处开,青春青春处处在”,成百人跳着转着,一片欢快景象。“这叫自由步!”家住东六道巷的温志均老人说。他面庞舒展,嗓音洪亮,说他78岁了真叫人难以置信。事实是,他还不算舞场里年龄最大的。这舞场里一二百号人都是银发一族!但都比实际年龄显年轻。温伯伯是这舞场的常客,“过去跳得是有板有眼的交谊舞,现在变了,变成自由步了。”问为啥,温伯伯答:“老年人来这儿不图跳舞,图的是锻炼身体!” 时光的脚步悄悄移,世事悄悄地变。这舞场上,老年人替代了青年人,自由步替代了正经八百的交谊舞,碟机音响取代了双卡录音机,锻炼身体取代了最初的赶时髦,漂亮艳丽替代了过去的单调颜色,欢乐动感替代了暮气沉沉! 跳舞,过去是青年人的娱乐,是一种心灵生活,现在演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全民健身运动。 请拿出您珍藏的老照片 讴歌变化是传媒的责任,赞美生活是新闻的天职。本报今日起至年底推出大型主题策划“动感西安”。现特别向为西安建设默默奉献的、见证古城翻天覆地变化的市民朋友们征集如下图文稿件: 1、反映城市变化类的老照片。 文字主要讲述照片作者在拍摄该照片时的环境和当时心情等。 2、反映市民家庭生活变化类的新、老照片。 文字包括“我的全家福”、“美丽的家”、“家庭成员服饰变化”、“家庭交通工具变化”等等。 敬请感兴趣的读者从即日起至12月25日,将符合上述内容的文图送本报摄影部潘蕾收,电话:82267224本报将对读者送来的老照片进行登记、翻拍并及时退还。典型稿件将择优在本报专版上配发,最有代表性变化的照片和文字将制作成专版,于2005年元旦在西安主要广场和街道上展出,作为我报送给“新西安”决策者和建设者的一份新年厚礼。 本报编辑部 2004年11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