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王玉庆: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制度统领环保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9:35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讯 2004年11月15~16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环境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目的是研究新时期环境科技发展思路,布置近期工作任务,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到会做重要讲话。王玉庆指出,多年实践表明,解决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迅速改变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要靠体制,即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决一系列重大的环境问题。二要靠科技,要积极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理念、思维和方法如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等,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要采用国际上最新的环保技术,不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采用最严格的控制标准和技术。

  王玉庆高度赞扬了环境科技对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他说,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源于科学研究,发展于科学研究,壮大于科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国家层次上开展了环境容量、土壤背景值、酸雨污染防治、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重大国家科技研究项目,各地也针对本地环境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这些成果大量应用于环保工作,促进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不断提高了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也为污染防治提供了实用技术。现在我们环境管理与治理工作的许多重要制度和技术,如总量控制制度建设、酸雨“两控区”设立、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环境监测制度建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都大量运用了国家或地方的科研成果。

  王玉庆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环保部门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真正做到科学执政,首先要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制度统领环保工作。这就要求环保系统的各级领导要重视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

  近年来,环境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制订“十一五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进行前期研究,为国家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提供依据,以及解决环境保护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等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目前,由环保系统承担的国家“973”、“863”攻关项目等重大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基础公益研究、标准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约80项。1999~2003年,在国家环保总局登记的科研成果有690项。

  总结多年来的环境科技工作,王玉庆高度赞扬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在资金缺乏、职能调整、队伍改革等一系列变化面前勇往直前,发挥了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科技、标准和产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在环境科研、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肯定了成功经验:科研工作要紧密围绕环境问题和科技需求,要坚持科研为管理服务、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不动摇;环境科技工作要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正是由于我们在科技工作中勇于和善于创新,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如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展ISO14000认证的工作,推动治理工作市场化、产业化,制订清洁生产标准的思路等;坚持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这是提高管理科学水平必须依靠的力量。科技队伍也要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的能力。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才能发挥科技队伍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

  王玉庆同时指出,环境科技工作目前存在认识不足、为管理服务和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不够、科研工作基础薄弱、科研队伍建设不平衡等问题。

  王玉庆要求环境科技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环境科技工作,建立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制度;组织制订科技、标准、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多方面争取资金落实;建立科学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支撑体系建设;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制度,继续推动ISO14000国家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次会议是自1996年召开全国环境科技工作会议以后,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的全国性科技工作会议。会议将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国环境科技、标准、产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近期工作要求和目标,部署今后工作;表彰先进运营企业,颁发2004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