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人有证书 鼓浪屿上持证"上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0:38 东南早报 | ||||||||
早报记者许晓旋 昨日,记者从鼓浪屿管委会获悉,鼓浪屿管委会将在12月20日之前,为目前活跃在鼓浪屿岛上的街头艺人颁发证书,届时将有10名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分布在鼓浪屿岛上的各个地方进行表演,而无证者将不得在岛上表演。
街头艺人在鼓浪屿出现,最早是在本世纪初,当时他们还一度被视为三无人员、遣送对象,后来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这些街头艺人可以作为鼓浪屿旅游资源的一个补充,于是便把它作为一个培育项目,保留了下来。 据悉,鼓浪屿街头艺人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避免鼓浪屿的形象受损,管委会将借这次票改的机会规范这支街头艺人队伍。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一副主任说:“到12月20日之前,街头艺人的管理办法将出台,届时,将有10名街头艺人获得演出证,允许他们在指定地点进行演出,如果未获得演出证,将不允许在岛上演出。” 他们的故事 杨洋:“我已经被定下来了” 杨洋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管委会已经定下了两位街头艺人,而他是其中一位。 在鼓浪屿码头附近,一位扎着一头金色的卷发、留着小胡子、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在这里悠然自得地弹奏着电子琴,他就是街头艺人杨洋。 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擅长的乐器是钢琴,在街上弹奏电子琴是因为电子琴比较方便携带。他表示,自己曾经是国家的二级演员,获得钢琴A级证书,到过国外许多地方演出,已有39年舞台经验,而街头卖艺生活则从去年开始。 杨洋表示,他和妻子两人刚刚退休不久。一年前他们来到厦门,被鼓浪屿的景色和音乐氛围所吸引,半年后,他和妻子两人就住在了鼓浪屿,不时到街头表演自己的才艺。 “卖艺不是为了金钱”,杨洋表示,他和妻子两人均有退休金,到街头卖艺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是为了“体验生活”。他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前的39年都是在舞台上度过的,由于隔着舞台,他无法与自己的观众做面对面的交流,“街头卖艺可以跟我的观众们近距离接触。” 老郑“娱乐场所不要民歌” 在鼓浪屿港仔后海滩前面,40来岁的男子在这里装上了麦克风,开始唱《草原之夜》,引来了众多的游客围观。 附近一名老婆婆表示,今年夏天她就经常看见这名街头艺人在这里唱歌,大家都叫他“老郑”。婆婆告诉记者,老郑唱的歌曲都很抒情,以中国民歌和俄罗斯民歌为主。另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老郑唱的民歌的调子对他们来讲都很熟悉,可以勾起自己的一些回忆,因此经常下午来这里听老郑唱歌。 老郑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唱戏曲出身的,几年前,他开始对民族乐曲着迷,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在这方面颇有天赋,于是便全力投入民族乐曲演唱之中。 然而,唱民族乐曲的老郑一直无法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曾到过很多娱乐场所去谋职,但对方都表示只要摇滚乐或者比较劲爆的流行音乐。一些老板一听我只擅长民族乐曲,一下子都失去兴趣了”,老郑表示,有一些朋友建议他放弃音乐,另寻一份工作谋生,但因为对民族音乐的执着,他最终踏上了街头表演之路。 老郑告诉记者,他去年夏天来到鼓浪屿后便留了下来。老郑表示,他将积极争取获得演出证,希望能从此在鼓浪屿长久地呆下去。 他们的生活 一天收入几十元 很多街头艺人表示,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来街头表演的,自由是他们的目的。 一位街头艺人告诉记者,在旅游淡季,他一天的收入是几十元钱,扣除房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旅游旺季时,钱就多些,偶尔遇到出手阔绰的客人,出手就是一百的,那就钱多了,不过这种客人可遇不可求。 艺人“懒”到下午才上班 记者前日上午10时多在鼓浪屿发现,除了轮渡码头附近一位弹奏电子琴的街头艺人外,几乎看不见其他的街头艺人在表演。 岛上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些街头艺人都比较“懒”,平常工作日一般下午三四时左右才出来卖艺,而游客较多的周末则会早一点出来,但那也在中午11时左右。这位居民告诉记者,他对这些街头艺人还是挺有好感的,因为他们中午时分从来不会在居民区附近表演,一般不会影响到居民休息。 一位弹奏电子琴的街头艺人告诉记者:“什么时候出来表演一般都随自己的个人爱好。”他表示,心情好点的时候他会早点出来表演,而有时候觉得自己比较疲惫,甚至一整天都会呆在房子里睡觉。 街头艺人各划“地盘” 记者发现,岛上的街头艺人虽多,但除了岛上的轮渡码头外,几乎看不到有多个街头艺人在同一地方同时表演的现象。这里的艺人似乎都按照着各自的默契划出属于自己的“地盘”。 一名卖艺人告诉记者,其实艺人们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约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表演。但因为都是音乐人,相互之间相处得不错,所以就不会有“抢生意、占地盘”的现象发生,因轮渡码头附近游人多,“生意”最为红火,所以大家都可以去“分一杯羹”。 街头艺人注意“形象” 在不少老百姓的心目中,街头艺人应该属于“落魄的音乐人”,或者怀才不遇,或者遭遇一些挫折而意气消沉。一位游客告诉记者,按照他的理解,街头艺人应该是一身落魄潦倒。然而,在鼓浪屿岛上表演的街头艺人,大多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自负和清高,他们愿意装扮好自己的形象。 岛上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当年街头艺人刚出现在鼓浪屿街头时,因为衣裳褴褛、不修边幅,一度被视为“三无人员”和遣送对象。那时候的街头艺人大部分只会吹唢呐、拉二胡,其中不少人还故意将自己的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以此获得游客的同情,而如今,萨克斯、吉他、笙、琵琶、小提琴等乐器都出现了,演奏的街头艺人也更注意自己的打扮,一些小提琴手甚至西装革履。这名居民笑称:“跟绅士差不多”。 管理规范了 自由却没了 音乐和风情让他们留下 小小一个海岛,以什么吸引街头艺人、并长驻此地的呢?艺人们的答案都非常统一:音乐氛围和优美景色。 记者在岛上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街头艺人都是从外地过来的,北方人居多。记者采访的几个街头艺人在鼓浪屿所呆的时间不一,长的已经有一年多,而短的只有几个星期。 一位吹萨克斯的街头艺人告诉记者,街头艺人的流动性很强,一般在同一个城市不会呆太久,不少人都很喜欢到各个城市逛一逛,顺便增长自己的见闻。但是鼓浪屿相比其他地方更能吸引街头艺人长驻。 他告诉记者,其实在鼓浪屿岛上的表演收入并不多,但是很多街头艺人来到鼓浪屿后,被这里的音乐氛围和景色所吸引,所以呆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长。他告诉记者:“在我们老家根本见不到这种景色!” “持证上岗”意见不一 在采访过程中,几位街头艺人都表示知晓即将出台“持证上岗”的政策。而对这个即将出台的街头艺人管理办法,他们反应不一。 一些街头艺人表示,“持证上岗”后只能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表演,而且还得“上下班”,他们觉得这样会使自己的一些自由受到限制。一位吹笙的街头艺人也表示,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松散自由的表演生活,过段时间他将到其他城市演奏,因此这个政策对自己的影响不大。另一名吹唢呐的街头艺人对此表示担心,他告诉记者,街头艺人的一个特点就是随意性很强,不少街头艺人也十分渴望自由的演奏生活。他担心新的管理政策出台后,统一管理的街头艺人将更像音乐工作者,“街头艺人”的含义届时将会变味。 但更多人认为,鼓浪屿的街头艺人确实需要加强管理。码头附近的一位街头艺人告诉记者,如今岛上的部分街头艺人素质比较差,拉二胡有的甚至还会拉走调;为了谋生,一些街头艺人甚至放弃了自己应有的矜持,甚至主动招揽游客观赏,一些“画家”甚至像小贩子一样在路边吆喝:画像!画像!一张30块!不像不收钱……这位街头艺人认为,管委会出台的这个街头艺人管理办法有利于筛选出一些高素质的艺人。 但是,所有接受采访的街头艺人都对自己充满自信,他们都表示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音乐实力,获得长住厦门卖艺的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