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保护:徘徊在开放与封闭之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4:31 新华网 | ||||||||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16日电 文保站还是“楼兰宾馆” 今年9月初,中科院罗布泊科考队进驻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罗布泊凹地中的楼兰文保站。科考队员发现这里除了挂有楼兰文物保护管理站的牌子外,在地窖外面还有两块醒目的招牌,一个是挂在地窖门口的“楼兰宾馆”,另一个是条幅“中国楼兰文物保护站楼兰宾馆”,上面还印了三颗星,让人误以为是真的到了宾馆。
科考队成员、新疆巴州博物馆副馆员何德修当即指出:“文保站把很大精力花在建‘宾馆’上,这样做有不务正业的嫌疑。你是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建什么宾馆呀?花这么多精力搞经营,不如好好巡查、尽自己的本分。” 楼兰文保站的直属上级部门,新疆巴州若羌县文体局局长孟捍高认为:“这样做并不影响正常工作。现在经费这么困难,我们也要自己想办法挣点工资和生活费呀。” 据了解,今年8月29日,若羌县文体局在向有关方面汇报工作时提到:楼兰文保站目前已挖地窖4个,合计170平方米,能一次性接待游客二十多人住宿。设有工作人员区,大间、小间各两间,已接待科考队、文物考察队7个,接待上级领导参观考察团15个,近一千人。若羌县文体局称“已初步具备了接待游客住宿的能力。” 楼兰文保站的业务主管单位、巴州文管所所长覃大海解释,按道理说,楼兰文保站除了有工作上的接待任务之外,是不能从事旅游接待的。但那个地方环境特别恶劣,没有正常的住宿条件。一些获准进入的团队,到了那里也有食宿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可本着自愿、协商的原则进行合作。 科考队成员何德修认为,让文保站的人长期驻守,不是长久之计。按理说,文保站的编制、经费应相对独立,这样才能发挥长效作用。虽然楼兰保护面临重重困难,但还是要恪尽职守,不能以地广人稀、环境恶劣、资金匮乏为理由,不尽心尽责地去保护楼兰。 而科考队的其他成员则担心,一旦从事经营活动,容易把楼兰遗址变成摇钱树,其后果值得警惕。 楼兰“门票”价值几何 楼兰的“门票”价格不菲,几乎是众所周知。但楼兰遗址到现在还是属于未开放地区,又哪来的门票?旅游界和文物部门对此讳莫如深。 在一家网站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现在,在进入楼兰古城、罗布泊湖心、余纯顺墓地的入口设有检查站(两个营房车),收取巨额门票。我们旅行社的负责人被称为罗布泊和楼兰的形象大使,与他联系,有想不到的惊喜。 之后,记者拨通了这家旅行社负责人的电话。这位负责人说:“进入楼兰的人数是受到严格限制的。10月份是旅游旺季,我们不可能发团,只有到11月20日以后才会获准进入。那时候,楼兰的门票(内宾)大约是每人2000元。” 对此,若羌县文体局局长孟捍高说:“因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规定,所以目前我们收费沿用的仍是前些年自治区文物局定的,没有具体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经过物价部门的核准。” 科考队成员何德修认为,目前楼兰文保站的管理有三个方面是不妥的:一是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收费和罚款太随意,标准到底是多少?是否透明合法?让人质疑。因此,来自社会的尤其是游客的意见很大;再者,由于无法可依,执法过程中与旅行社和游客的矛盾也显得突出;第三,楼兰文保站这两年招了一些临时工,虽然经过一定的岗位培训,但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文物保护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足够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果。 不遗余力保护楼兰 “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保护楼兰!”若羌县委一位常委的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楼兰遗址及古墓群距若羌县城375公里,这一地区号称“死亡之海”,一年中大风天气多达一百天以上,而且交通极为不便。 据若羌县有关部门反映,为了避免这一举世闻名的文物古遗址遭到人为破坏,从2003年3月,若羌县文体局就派员进驻楼兰古墓群。在驻站期间,驻站人员在人迹罕至的“死亡之海”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 据文保站现在的负责人介绍,驻站人员一般一两个月休息一次。平时每隔一天巡查一次。到了秋冬旅游旺季,差不多每天都出去巡查。 “有时候风沙太大,能见度很低,容易迷路。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就不出门了。在这里工作,既艰苦,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内部纪律很严,不允许擅自行动。”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问文保站的工作人员王晓华“在这里是否习惯”时,他操着浓重的湖北腔说:“有啥子习惯不习惯的,到这里不习惯也得习惯。这是工作和生存的双重需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则要求新疆文物工作者要学习“楼兰文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的精神,并大力弘扬宣传”。 近年来,关于楼兰文物被盗被破坏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学术界、考古界、文物管理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对于现行的楼兰保护方式,也产生了持续不断的争论,甚至波及到了企业界,引起全国人大和地方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 楼兰保护之争 焦点一:开放式还是封闭式楼兰保护是开放式好还是封闭式好,在学术界、考古界、文管部门之间一直存在争论。 推崇封闭式保护的人认为:楼兰是世界级文物,一旦开放,会给盗墓分子和非法盗卖文物的人以可乘之机。在目前没有能力进行全面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将其封闭有利于保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在罗布泊地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以前,基本上没有盗墓现象。这并不是我们的保护工作做得好,而是自然封闭的状态保护了楼兰。” 赞成开放式保护的人认为: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开放,一味地封闭,不利于文物的保护,让外界了解楼兰,让一些有能力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好楼兰。 一直关注着楼兰保护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镰认为,楼兰文物被盗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要尽快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保护状况,探索楼兰保护的新途径,新思路,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 新疆巴州文管所所长覃大海认为,在具备开放的条件下逐步向社会开放,这当然是楼兰保护的最终归宿。但就目前的保护设施现状来看,还不可能做到开放式保护,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兴起罗布泊开发热和旅游探险热以来,到达楼兰的道路几乎四通八达,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这给楼兰保护带来很大威胁。 2002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楼兰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鉴于目前楼兰遗址地区的现状,在楼兰未具备开放条件之前,应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文物局关于进入楼兰地区考察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的有关规定,如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进入楼兰地区的,应严格履行特批手续,楼兰仍是未经批准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焦点二:企业能否参与保护在 2002年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若羌县曾与新疆一家旅游公司就开发罗布泊旅游,保护楼兰遗址等签订了一份数额为5000万元的合作合同,合作期限为五年。当时舆论称之为“企业参与楼兰保护的首例”,然而,由于缺少合法手续等原因,此次合作不到一年就宣告流产,有人质疑,是不是文物管理部门对此事进行了行政干预。 新疆巴州文管所所长覃大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我们对他们的合作意向并不知情,所以根本谈不上行政干预,我们始终是欢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我们的大门始终向企业敞开,国家在这方面也是鼓励和支持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坚持,就是文物保护单位的性质不能变,企业投资必须是为了保护文物,必须是真心实意、没有太多附加条件的保护。楼兰保护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利用,但决不仅仅是为了旅游开发,应包括科学研究,对公民的教育等等,这才是文物保护的真正内涵。” 2002年7月召开的“楼兰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有关人士强烈呼吁:鉴于楼兰古遗址的重要性、珍贵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必须把对遗址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坚决反对无限度、无规划的恶性开发和使用。 科考队的专家则指出:其实,企业赞助文物保护在国外非常普遍。赞助企业在税收等方面能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企业也有积极性。在我国,企业赞助文物保护的例子不多,成功的更少,可能在激励机制方面考虑不到位。 焦点三:什么人能进出楼兰科考队进入楼兰古墓群后看 到,虽然文物保护人员在入口处挖了一条长约二十米的沟,以期阻挡车辆的进入,但似乎并未达到目的,这里留下了很多车轮印,或清晰或模糊。周围高高低低的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编者注)群中,一些零碎的已经腐朽的木板散落在地上,随处可见。 据若羌县文体局局长孟捍高介绍:1998年到现在,尤其是在2002年4月前无人看守的这段时期,楼兰古墓因无人看护,已有上千座被盗。2002年年底,楼兰贵族墓地被盗,震动全国。 科考队成员,新疆巴州博物馆副馆员何德修认为,在过去相对封闭的时代,楼兰文物的破坏主要是自然因素,由于罗布泊的逐渐荒漠化,干燥、风沙的侵蚀,使楼兰地区木质结构建筑和生土建筑文物遗址的破坏相当严重。但最近七八年间,人为的破坏却成了突出的主导因素。 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在向有关方面介绍情况时谈到,1988年进行全国文物普查时,楼兰地区的文物普查本身是不彻底的,也就是说家底并没有摸清。只有当文物被盗之后,抓住了犯罪嫌疑人,押着他们去现场,才知道哪里被盗了。 据了解,1996年探险旅游兴起后,形形色色的,打着各种旗号的人开始光顾这里,不毛之地几乎成了“热闹街市”,谁都想来征服它,而这些人往往不办理任何手续。 新疆巴州文管所所长覃大海说,楼兰目前仍是未开放地区,是严格限制进入人数的,原则上不批准团队进入。正常情况下,获准进入的团队一年也就是两三批。巴州文管所没有审批权,审批权在国家文物局,或者由国家文物局委托自治区文物局审批。即使获准进入的团队,也要有当地文物部门有关人员陪同、引导和监督团队在楼兰的活动。 曾进入楼兰进行被盗文物调查的新疆考古所副所长张玉忠建议,应尽早安排部署楼兰文物的普查工作,对整个遗址区分片区同时开展一次文物普查,尽量控制人员进入楼兰,减少人为破坏,可能是目前保护楼兰比较现实的一种做法。(完)(编辑:潘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