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泰山生物多样性告急 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08:25 大众网

  大众网泰安11月16日讯(记者闫秀玲 通讯员李长刚)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泰山目前正遭受着诸多人为因素的破坏,动植物种类正逐年减少,其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这是日前80多名生态专家历时4年考察得出的结论。

  这些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他们在泰山进行了为期4年的考察研究,对泰山的生物多样性印象深刻,他们的考证数据表明:泰山景区森林覆盖率
达81.5%,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18195株古树名木(其中24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1种中国特有植物、28种泰山特有植物、1种特有动物和16种国家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经评估,泰山生物多样性每年为社会提供的价值不低于66.7亿元。但专家们同时对泰山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人为破坏发出了警告。

  专家们认为,除火灾、自然灾害、病虫害的扩散等自然因素以外,人类活动的影响,正在使泰山动植物种类逐年减少,有的甚至面临濒危或灭绝。

  泰山景区及周边居民的开荒、樵牧、采挖药材及观赏性植物开发、渔猎等行为,严重威胁着泰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持,致使泰山有些生物栖息地改变或消失,许多珍贵物种濒于灭绝。而景区的超载旅游更是遗害无穷,如岱顶景区目前的开发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但由于登泰山的游客多以登上玉皇顶为目标,以看极顶日出为愿望,许多人省略中途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点,选择乘缆车直达岱顶,致使岱顶人满为患,造成岱顶地表植被严重受损,垃圾遍地,整体景观质量大大下降。因岱顶所处的高山气候,要想恢复非常困难。另外,专家们还认为,泰山上过多的饮食服务业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游客们随手扔弃的垃圾等污染源,也在污染着泰山水体,而这正是泰山生物的生命之源。

  外来物种的侵入也渐显弊端。泰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人工造林而成,刺槐为当时引进的物种之一,现在泰山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有刺槐分布,挤占了其他泰山物种的生存空间。专家们认为,只有尽快设立泰山自然保护区,才能挽救泰山的生物多样性。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比较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综合性较强,管理体系和责任明确,可操作性强,只有把泰山纳入自然保护区,才能更好地利用条例保护管理泰山,缓解目前面临的生物多样性破坏危机。(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星座炫图
属于你的星座诠释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