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卫生监督的无奈和媒体的所向披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09:50 沈阳今报

  近日,“毒湿巾”事件在北京、上海等地引发了不小的“地震”。由废弃医用纱布加工而成的毒湿巾,不仅登陆京城餐饮店,而且登陆对象中不乏名店。面对舆论对卫生监督问题的群起责难,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却大倒苦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宣传处主任蔡昌晶称:卫生监督所不可能天天派专人守在生产厂蹲点监督,因此,很难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的产品都是合格的。(11月16日《东方早报》)

  卫生监督部门的无奈,其实传递出一个信息:现有卫生监督手段,根本无法杜绝有毒湿巾的生产和流通。今年以来,毒大米、毒奶粉、毒粉条、毒食用油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这与卫生监督部门的无奈形成极大的反差。既然毫无执法权的新闻记者可以不断挖出“毒新闻”,那么,执法人员的无奈就不免有故意不作为的嫌疑。笔者认为,卫生监督部门有必要向媒体学习。

  去年4月,湖南省娄底市涟源矿难造成17名矿工死亡。就在舆论还在反思安全检查何以形同虚设的当口,刚刚上任两个多月的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先后十几次只身暗访,以技术员等各种身份在当地群众中开展调查。终于挖出“官煤勾结”的事实。

  到2004年7月,当地涉及“官煤勾结”的46名官员受到惩处。市委书记“微服私访”揭开“官煤勾结”的内幕,曾作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

  反观今年不断被曝光的毒大米、毒奶粉、毒湿巾事件,我们从未听说过卫生监督人员“微服私访”。倒是媒体记者冒着被诟病的风险,大打暗访、偷拍战,而且屡有斩获。其实,卫生和质检部门并不缺乏被媒体视为生命的“新闻线索”。但是,卫生监管的新闻敏感似乎不如记者。

  卫生和质量监督部门在检查之前,习惯于发通知。这种提前通知、例行公事式的检查对非法生产企业又有多少威慑力?与媒体记者暗访到的触目惊心相比,每次大检查的风平浪静更像是一出经过导演的滑稽戏。

  此次毒湿巾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产流通链:外地不法加工点———大城市纸巾企业———饭店———消费者。毒湿巾进入市场流通,需要过两个重要的关口:一个是纸巾企业采购毒原料,一个是含毒湿巾逃过卫生检查。而这两个关口,恰恰是卫生监督的软肋。前者成为软肋是因为外地不法加工企业基本游离于城市卫生、质检监督之外,而后者的失守则可从蔡主任的无奈中找到答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卫生监督的软肋,却成了记者暗访的主要目标。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川越(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