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新区二次创业 一场科技创业环境角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17:28 时代信报

  信报记者 杨海涛陈夏凌 报道

  创业者看重经营环境

  11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30多家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在第六届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聚集重庆高新区, 参加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2004年年会。

  在这次年会上,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思考和高新区“二次创业”与发展战略的思考成为主要的议题。“由于目 前各地的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竞争激烈,在前几年大家比拼硬件设施后,科技创业环境将在高新区二次创业中成为主要的竞 争手段。”一位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在会议间隙期对记者表示。

  这位负责人的话在企业得到了印证。11月13日,重庆高交会开幕当天,记者在展会上遇见了沈阳中模技术公司的 一位负责人,他对创业环境感受特别深,在他看来,区域之间的经营差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很明显,关键在于环境是否 适合经营者,问题不出在产品和销售思路上。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远的不说(说也白说,我不了解),就说大连,大连 的竞争多,官方的管理条例多,职能部门管得多,管理部门多,各方面收费多,且高。这就是区域环境的最大差别,我想问一 下,一种产品要进店,管理部门需要的手续就有14种之多,还不算各项费用支出,别的城市也是这样吗?”

  事实上,创业环境正在成为一个新话题。在上周新浪网评出的2004中国城市科技创业环境100优排名中,重庆 排名在第11位,位于西部地区的第一位。前三名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2004年中国城市科技创业环境100优排名 依据包括相关科技政策出台的数量、创新基金配额比例,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认证的数量,大专院校数量,孵化器数量,高新区 及科技园数量,资本市场、科研院所、年度专利数量及城市环境级别状况等12项。

  高新区优势正在减弱

  与科技创业者越来越看重创业环境相对的是,各地高新区在发展初期所具有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绵阳市市委常委、绵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林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各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地理位置、地方政 府经济实力以及当地的科技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投资力度和发展势头上存在差异,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沿海以及华 东部分地区的高新区发展最好。西部的国家高新区由于自身基础限制和发展意识等方面落后。

  林新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遇到了三大障碍:一是传统体制中的体制障碍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依然存在,在企业 更加突出。二是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有时会出现矛盾的现象。三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薄弱,没有相 应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在这些因素影响下,高新区在一段时间内呈现逐步减弱的趋势,我国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所面临的形 势逼人,时间紧迫。

  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宋捷在发言中也表现出了这种忧虑。他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高新区二次创业时的资 金流入,土地供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国各地高新区与经开区、行政区合并的趋势十分明显,政府承诺高新区享有的省、市 经济、行政管理权限难以到位,高新区的体制优势日渐动摇。

  由于高新区的体制模糊,武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郭胜伟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立法思考。他认为,高新区和 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变化很快,这要求法规具有更加的灵活性。

  谋求差异化竞争

  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也意味着各地在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上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高新区入住企业的博士要买房,我会主动帮忙给开发商打电话要求优惠。”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小若的话表 明了对引进企业和引进人才的重视。实际上这也是重庆高新区打造创业环境的反映。据透露,重庆高新区计划力争到2005 年,引进1000名优秀科技人才,培养1000名科技企业家。“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形成社会 化、市场化的人才供求机构。”

  在引进人才方面,各方都不甘示弱。据了解,上海市高新区为了吸纳更多的留学生来园区创办企业,正在积极筹划6 00亩新区建设规划。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小若在年会上表示,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发展,壮大规模,到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 入600亿元,工业总产值450亿元,财政收入36亿元。二郎科技新城和北部新区高新园初具规模。2010年,实现技 工贸总收入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财政收入80亿元。基本建成二郎科技新城和北部新区高新园。

  据了解,重庆高新区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二次创业行动。为了给科技企业营造更好的营运环境,高新区加大了对重点 企业的支持力度,确定了30户重点企业和30户重点成长型企业,新引进托普、UT斯达康、药友等项目,新增重庆格力、 世纪精信、重庆希望等超亿元的规模企业,使区内超亿元的企业发展到28家。与此同时,高新区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 、星火计划、重点产业化、信息产业化等项目和创新基金,使7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计划,并获各类扶持资金1400多 万元。

  绵阳高新区主任林新透露,在2015年,绵阳高新区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都都将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两番 ,成为西部地区继成都、西安和重庆之后的第四大高新产业园区。

  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王晋成认为,在二次创业中必须做到差异化发展,通过自身发展的基本要素细化分析 ,避开区域间的竞争。据透露,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协议引进外资8.12亿美元,超过建区以来10年引进外资的总 和。

  燃气汽车

  十亿元市场的新产业 天然气汽车达数十亿元的市场规模也使重庆汽车行业有了新的利润空间。重庆市有关 部门拟出的进军目标是,在“十五”期末,重庆天然气汽车产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最近一段时间 油价不断上涨的消息丝毫没有引起出租车司机王明的恐慌,因为他的出租车早在一年多以前已经改装成了天然气(CNG)汽 车。

  像王明一样的司机在重庆已经越来越多。11月13日,在高交会“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论坛”上,重庆市科委副主任 、重庆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潘复生向本报记者透露,我市目前已经掌握了天然气汽车产业的绝大部分关键技 术,重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燃气汽车产业链,并有望在几年内建成全国的压缩天然气(CNG)汽车生产基地。他表示:目前 重庆CNG汽车发展状况良好,大概已有15000辆CNG汽车。

  解决深层问题

  CNG首先解决的是城市客运公交的生存问题。

  曾几何时,重庆的油价每一次“跳高”都让客运营运车辆心惊肉跳。由于燃油成本增高,票价原地踏步,公交车、出 租车、个体车主都喊吃不消,要求提高票价的呼声此起彼伏。

  据重庆市一家公交公司老总称:在2000年,由于油价连续七次上涨,而公司的车辆大多还是烧油,这样燃油成本 很快由提价前的16%猛增到39.8%,公司也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利润全被汽油吃光了。

  更严重的是,在当时油价猛涨、票价不动的情况下,重庆部分地区客运市场出现了争抢客源、欺诈乘客的现象,为争 客源甚至一些中巴车开始围堵公交公司新投入运营的车辆,影响了社会秩序,司售人员的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

  从2000年底,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开始大规模改装天然气,由于天然气价格低廉、稳定,油价带来的问题逐渐消失 。

  产业初具规模

  据介绍,由于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较强的汽摩生产实力,早在1998年,我市就已经启动了天然气汽车的推广 应用和产业发展工作。1999年,重庆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12个清洁汽车示范城市。

  5年过去,目前我市已拥有了25家天然气汽车改装厂、7家维修厂,并初步形成了天然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加气 站成套设备、CNG气瓶、供气装置、售气机等门类齐全的汽车产业体系。在加气站成套设备、天然气气瓶、售气机和高压阀 门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支撑这个产业发展的,是一大批有着强劲市场实力的企业实体。重庆气体压缩机厂的加气站设备和重庆益峰公司的C NG气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70%;重庆汽车研究所、重庆柯恩机电公司等6家供气装置生产企业,已形成5万套的 年产能力,开始向国内其它市场供货;长安铃木已为西安提供几百辆CNG羚羊轿车;重庆客车总厂的燃气客车整车销售,还 开始走出国门,进军东南亚和南亚市场。

  有关主管部门预测,到今年底,我市天然气汽车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但这些,也 许只是整个燃气汽车行业庞大市场蛋糕上的一层奶油。

  市场超过十亿

  在11月13日举行的“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论坛”上,一份最新资料显示,由于相关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市场对环保汽 车需求的迅速增大,到2005年,我国将迎来CNG汽车应用发展的高峰期。

  据专家估算,到2005年,我国各类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新增燃气车35万辆。仅汽车“油改气”改 装所需的调压供气装置一项,市场规模就接近10亿元。若再加上与之配套的加气站设备、CNG气瓶、供气装置、售气机等 ,整个CNG汽车产业在国内外的市场蛋糕将在数十亿元以上。

  目前,全世界的燃气汽车已超过1000万辆,其中天然气汽车在70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其保有量已达 到210万辆,共有5400余座天然气加气站在实际运行。受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数字今后几年还可能继续膨胀。

  对此,重庆“清洁”汽车行业一直暗中摩拳擦掌。市有关部门拟出的进军目标是,在“十五”期末,我市天然气汽车 产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目前,国内已形成了以一汽、长安、东风、上汽和天汽等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清洁”汽车产品开发与科技成 果转化基地。

  作为组织重庆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的牵头单位,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科委、计委、经委和环保局等 相关部门,后期将加大在这一行业的资金投入,并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组织各大企业和科研院校,加大对关键技术的升级 攻关,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同时还将改善投资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加气站建设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