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人为亏损的双重阴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17:41 时代信报 | ||||||||
胡斯然/文 近日,商务部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8月底,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其中有一半 以上都是亏损状态。 而在此前不久,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发表报告,称去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
一方面大面积亏损,一方面投资热情升温,看似悖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外商的深谋远虑。 为了避税制造人为亏损,已是众所周知。根据税务部门估算,跨国公司每年避税给中国造成的税收损失在300亿元 以上。外企肆意“制造亏损”最重要的手段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转移价格的方式成就“亏损”。在 华子公司通过高价向海外母公司购进原材料,又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返销母公司,结果自然是子公司亏损,母公司大赚其钱。通 过转让定价,已占到避税总金额的60%以上,达200亿元之巨。 这个数目虽然触目惊心,并且已经引起了当局做出强有力的反应——11月10日,国税总局正式向外公布新修订的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对转让定价的税收工作进行了规范管理,但事实上,避税对于外企人为制造亏损的真 正目的来说,还只是他们深谋远虑的一小部分。 有一个例子可以更加清楚地说明。1995年美国惠而浦与上海水仙成立合资公司时,水仙尚持有45%的股权,但 经过持续两年亏损后,水仙出让股权给对方,结果退至20%。 在合资公司里,中方因为无力弥补大面积的亏损,只得以出售公司股权减少损失,从而逐步丧失对公司的所有权。这 是外企人为制造亏损更深层次的目的,他们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最终实现了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不能不引起地方政府的警惕。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以各种优惠政策出让国 家利益,甚至不允许有关部门进入督察执法,更加剧了外资的肆无忌惮。 300亿元的税收流失,大量合资公司里的控制权转移,难道我们可以任由这些外资企业,打着亏损的旗号露出一幅 可怜样,干着蚕食中国经济的勾当吗? 零售业全面开放前夜躁动 距离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大限已经不到一个月,对于中国市场觊觎已久的跨国零售巨头此时开始 发力。无论是早已曲线进驻的家乐福,还是准备“后来居上”的沃尔玛和麦德龙,近日纷纷高调宣布了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计划 。 点评: 零售业需要的是有耐力的长跑者。这一年里,政府主导的“零售国家队”尚没有解决核心营运能力、无法全面抗衡的 时候,跨国巨头已经在门店数量、地域和产权等方面加紧了在国内二级城市的圈地和整合。经过了漫长的潜伏期,全面开放后 的2005年,也许将成为跨国零售巨头真正发力的开始。 农村合作银行独董第一人问世 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是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该合作银行首现独立董事——贵州大学 工商管理系副教授黄思刚,他的任务是维护两类人的利益:一是以农民为主的中小股东;一是存款人。 点评: 表面上有完善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最先设独立董事,但无奈被业界称为花瓶,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农村合作 银行刚刚起步,黄思刚自知连花瓶都比不上,但他为何要接下这等差事?接下了差事又先推卸责任,是不是为今后要面对中小 股东和存款人的发难打下伏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