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纯如”菊花:南京追思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20:26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申琳 11月19日下午,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个会议室里,金黄的、雪白的菊花散着淡淡的清香,人们列队把一盏盏红烛轻轻放在菊花丛旁,菊丛上方的墙壁上,挂着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黑白肖像。

  烛光摇曳,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王卫星回忆起9年前张纯如第一次到南京收集南京大屠杀资料的情景。那时的张纯如才27岁,在王先生眼里,她求知欲极强,感情丰富,有着鲜
明的爱憎和勇敢的奋斗精神。

  红烛泪流,段月平女士手捧张纯如送给她的著作,深情追忆起与张纯如的数次交往,想起张纯如的严谨治学态度、平易亲切的为人,她的眼睛湿润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向张纯如的黑白肖像深深鞠躬,镜框中的张纯如黑发披肩,深邃的目光中透着坚毅。朱成山说,张纯如是《拉贝日记》发现中的关键人物,她的《被遗忘的大屠杀》是西方社会第一本描写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文学作品,她为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研究,为南京大屠杀史实在西方的澄清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菊花的芬芳里,朱成山追忆着张纯如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在旧金山面对右翼分子所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南京市浦口建设中学的孩子们神情严肃地排队参观,初冬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他们身上。南京大屠杀铁的事实、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们、以及为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披露和传播而辛勤工作着的人们,不应该也绝不会被人们忘记。(人民网南京11月19日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