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挖掘出4500年前大型聚落遗址(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04:07 新京报 | ||||||||||||
近日,陕西吴堡一处高耸的黄土山峁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大型史前人类聚落遗址———后寨子峁遗址,里面的史前半地穴和复合式窑洞居址层层有序密集分布,其中两处聚落的石砌城墙清晰可辨,众多的史前遗迹、遗物令人恍然回到那个文明初现的氏族社会。 后寨子峁遗址考古队队长马明志告诉记者,今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此地进行考古调查和钻探,首次发现了后寨子峁遗址。9月开始对该遗址进行首次抢救性发掘,现在发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此遗址的时代为4500年以前,分布共约21万平方米,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时代。后寨子峁遗址的两座山头上各有一周石砌城墙,构成两座相对独立的城址。城墙的下面是用大石头和大石片垒成的一层层护坡,护坡下面是壕沟。现在人看到的护坡有4米高。 从两座城池的残存城墙上来看,城墙两侧都是用石片砌筑,两层中间填充着坚固的黄土。每座石城的周长约在600米左右,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一座城池残存的大门遗址上,有5层石头台阶,这应是城墙的出口。出口处发掘出一具狗骨,可能与某种祭祀礼仪有关。在城池门口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通向山下的,一条是通向其他区域的。如此布局的龙山时代石城和聚落在陕北地区是第一次发掘。 窑洞围山而建气势宏伟 对于那个时代为什么要建这样坚固科学的城池,马明志说当时已经进入到了私有制的父系部落社会,所以抵御经常发生的抢掠和战争以及保全珍贵的部落人口都需要防御,所以那个时代的先民不得不想出超人的智慧在山峰上建城聚居。 后寨子峁遗址南城的一个先民屋址上,记者看到了当时的火塘、白灰地面、白灰墙、前室、过道、后室以及贮藏室。被废弃的城池上有大量的石板和石块,这些石片从何而来呢?吴堡文物管理所所长宋铺生对记者说,这些石片都是下面的青河沟冲刷出来的石头,先民们一片一片撬下来背上山的。无论是在遗址的南城、北城还是后山梁聚落,根据现在的窑洞遗址都可以清晰地知道当时的先民是在围着山峰一圈而掏建窑洞的,而且在每圈上面的窑洞再劈开一圈再修建窑洞,这样就层层叠叠的构筑了大量的窑洞供部落子民紧密又能各家各户地生活。每个城池上的窑洞群都是按照缓坡一圈一圈修筑而成的。 有望申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对于这次考古发掘,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说将积极申请今年全国的十大考古发现。可见这一带的史前聚落和城池遗址意义重大。马明志说这此发掘为弄清楚陕北的龙山文化分布和面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处龙山文化区主要是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是华夏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都基本搞清楚了龙山文化的分布,只有陕北的龙山文化研究资料较为薄弱,这次的发掘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本次出土的石制工具也能证明这方面的意义,既有草原文明的产物也就是草原人压剥出的器物,即少量压剥而成的细石器。也有大量中原文明的产物如打磨石器和纺轮等。 融会了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陕北龙山文化在我国北方一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陕北地区一直没有全面发掘过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如今陕北一带发现的4500年前的这一大型史前聚落,以其丰硕的成果令考古学家振奋,它有望弥补龙山文化在陕北地区时空框架上的空缺。考古工作者准备将这一考古成果将申报今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文\图:《西安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