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陕北发现龙山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11:05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陕北发现龙山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图)
  宽敞的“吕”字形遗居。记者张波实习生赵若男摄吴堡县新发现的后寨子峁遗址,展示了距今4500年前原始先民的智慧,兼备草原游牧和中原农耕史前文明的考古发现有望弥补龙山文化断裂带

  城址聚会龙山

  时代文化精髓

  近日,吴堡一处高耸的黄土山峁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大型史前人类聚落遗址———后寨子峁遗址,里面的史前半地穴和复合式窑洞居址层层有序密集分布,其中两处聚落的石砌城墙清晰可辨,众多的史前遗迹、遗物令人恍然回到那个文明初现的氏族社会。后寨子峁遗址考古队队长马明志告诉记者,今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此地进行考古调查和钻探,首次发现了后寨子峁遗址。9月开始对该遗址进行首次抢救性发掘,现在发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此遗址的时代为4500年以前,分布共约21万平方米,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时代。后寨子峁遗址的两座山头上各有一周石砌城墙,构成两座相对独立的城址。城墙的下面是用大石头和大石片垒成的一层层护坡,护坡下面是壕沟。现在看到的护坡有4米高。从两座城池的残存城墙上来看,城墙两侧都是用石片砌筑,两层中间填充着坚固的黄土。每座石城的周长约在600米左右,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一座城池残存的大门遗址上,有5层石头台阶,这应是城墙的出口。出口处发掘出一具狗骨,可能与某种祭祀礼仪有关。在城池门口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通向山下的,一条是通向其他区域的。如此布局的龙山时代石城和聚落在陕北地区是第一次发掘。

  窑洞围山而

  建气势宏伟

  对于那个时代为什么要建这样坚固科学的城池,马明志说,当时已经进入到了私有制的父系部落社会,所以抵御经常发生的抢掠和战争以及保全珍贵的部落人口都需要防御,所以那个时代的先民不得不以超人的智慧在山峰上建城聚居。在后寨子峁遗址南城的一个先民屋址上,记者看到了当时的火塘、白灰地面、白灰墙、前室、过道、后室以及贮藏室。被废弃的城池上有大量的石板和石块,这些石片从何而来呢?吴堡文物管理所所长宋铺生对记者说,这些石片都是下面的青河沟冲刷出来的石头,先民们一片一片撬下来背上山的。无论是在遗址的南城、北城还是后山梁聚落,根据现在的窑洞遗址都可以清晰地知道当时的先民是在围着山峰一圈而掏建窑洞的,而且在每圈上面的窑洞再劈开一圈再修建窑洞,这样就层层叠叠地构筑了大量的窑洞供部落子民紧密又能各家各户地生活。每个城池上的窑洞群都是按照缓坡一圈一圈修筑而成的。

  在一所先民居屋的遗址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先民在修筑居屋工艺上是非常用心和有智慧的,在半地穴的过道两侧的墙面上贴着石板,过道里有立柱,过道下来就是窑洞,窑洞一般高1.5米,最高的有3.6米。窑洞的后室也就是卧室一般连接着再往深土里打出的贮藏室。屋内一般也是石墙而且都和城墙一样用草拌泥固定住石片。屋内的白灰则是为了防潮。每个屋内几乎都有火灶,也就是生火取暖和做饭的地方。这些居屋里,小的一般是15平方米,大的有60平方米。这些居屋的修筑融合了地方特色和中原风格,有半地穴式的房屋也有窑洞。

  贫富分化在此

  得以明显体现

  后寨子峁遗址在居屋的大小和豪华程度上有差距。在一居屋里,从过道进入前室,有一个门槛,门槛高1到2尺,门楣为一整条石梁。有的窑洞修筑更是非常精美,一家居屋的储藏室上边是用柳条拍打而成以图坚固,现在墙壁上的柳条痕迹还明显地存在着;在这家居屋里,窑洞的底部一圈是用红色的矿物质画线而成的墙脚线。在居屋的庭院和前室以及过道的石质地板上,先民都是打磨得非常整齐来铺设地面,有缝隙的地方则用小石料填充。在一可能是部落小首领的屋内,发现窑洞的内壁非常平滑,线条非常流畅,而且构筑非常讲究,窑洞的收缩和过道都按比例修筑着,屋子两侧的对称很讲究的。大多数的窑洞则是小而简单的。

  在后寨子峁遗址众多居室里,有一处是很特殊的,两家的居屋相连着而且都是用一样的模式建造的,而且共用一个庭院,再是两家的过道都是朝中间的方向建的,寓意着这两家可能是兄弟人家。参与考古的延安大学考古学老师杜林渊说,一些窑洞的内部还有一层石头砌成的墙,说明了这些窑洞是第二次被先民加固过的。这些窑洞的形状都是穹隆顶的。对于这些修建在屋内的火灶,火种可能是常年不断的,因为当时可以说火种是很珍贵的。马明志说这些高超的修建工艺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进化而被人类掌握和摸索出的。

  大型龙山文化

  陶窑值得关注

  后寨子峁遗址还发掘出了陶窑1座、灰坑7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和骨器;另外还发掘了12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其中2座为秦人墓葬、9座为三晋墓葬,还有1座带有匈奴风格随葬品的墓葬。其中陶窑位于后山梁中部,窑室为近圆形,穹隆顶已坍塌,底部直径2.5米,顶部复原高度约1.5~2米,操作间内出土有龙山时代的陶器和石刀,如此大的龙山陶窑在全国应是最大的。

  本次发掘出土的陶器有罐、瓮、鬲、杯、平底瓶、尖底瓶、钵、陶响器、陶纺轮、陶环等器类,大多数为夹砂陶,也有泥质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划纹、指甲纹等,素面陶较少。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锛、石凿、石环等,为磨制石器。另外出土一批磨制骨器,有骨针、骨锥、骨笄等种类。从陶器来看,当时的先民即有狩猎的生活,因为狩猎的器具是压剥而成的,一件压剥石制器具就是用来割野味的,其他陶器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耕作生活的用品。

  先民的生活也不是特别安逸的,频繁的战争和掠夺造成了城池的衰落并最终被放弃。在该遗址北城的两处居屋里,考古学家就发现了被肢解的先民遗骨,这些死者年龄都在20岁左右,身高有1.8米左右的青年,可以说是挑选出来的战士但被敌人攻破城后残忍肢解在窑洞里;一位青年的肩胛骨现在还被器具砍但还连着一些,没有被完全砍断,而头颅则被砍下放在旁边,大腿骨也是被砍下放在身子的后面。

  在一处窑洞里发现有一个原始“地画”,这片地画是用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笔一笔的黑色印端还是非常清楚的。至于这个神秘的圆形黑色地画是做什么用的,现在还没有办法猜透先民的心思,马明志说也许是先民在祭祀仪式上用的。

  有望申请全国

  十大考古发现

  对于这次考古发掘,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说将积极申请今年全国的十大考古发现。可见这一带的史前聚落和城池遗址意义重大。

  马明志说这次发掘对弄清楚陕北的龙山文化分布和面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处龙山文化区主要是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会地带,是华夏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都基本搞清楚了龙山文化的分布,只有陕北的龙山文化研究资料较为薄弱,这次的发掘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本次出土的石制工具也能证明这方面的意义,既有草原文明的产物也就是草原人压剥出的器物,即少量压剥而成的细石器,也有大量中原文明的产物如打磨石器和纺轮等。

  融会了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陕北龙山文化在我国北方一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陕北地区一直没有全面发掘过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如今陕北一带发现的4500年前的这一大型史前聚落,以其丰硕的成果令考古学家振奋,它有望弥补龙山文化在陕北地区时空框架上的空缺。记者呼延思正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